基层善治促发展 “全科网格”出新招(全科网格治理)
借力“明理人”机制,明阳村拿下国字号荣誉。曾锦峰 摄
明阳村党群服务中心是村民们重要的议事、调解场所之一。明城镇供图
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近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中,高明区明城镇明阳村上榜。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中最基础的单元,尤其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利益的纠葛为基层治理带来了严峻考验。对此,高明坚持把党建融入发展和治理的全过程,出台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25条,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6 5”体系,深入实施“星火工程”“凝聚力工程”,为高明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多个村(社区)还因此拿到了国字号荣誉,明阳村则是最近的一个案例。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社会稳定安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高明正酝酿出台新的基层治理政策,为高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追赶超越提供良好环境。
撰文:朱苏娇 盛正挺 明组宣 荷宣
妙招迭出
多项经验获国字号荣誉
因有误会,两家人产生矛盾纠纷,一方醉酒后将另一方的门砸了……居住在附近的“明理人”谭学农得知此事后,便带着当事人到事主家中,让双方面对面沟通。在谭学农的调解下,仅一个小时,双方就解除误会,握手言和。这是发生在明阳村的真实一幕。
明阳村位于明城镇中心区域,下辖27个村民小组,部分自然村因移民、征地等原因遗留下较多矛盾待处理,而历史遗留问题制约着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合理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明阳村建立“明理人”调解机制,成立村组两级“明理人”调解队伍,广泛吸纳老党员、退休干部等加入,开启基层事务“自治”模式,让村民遇到问题能在家门口“说理解惑”,确保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理、“难”有人帮。
明阳村党委书记谭荣坚表示,此举旨在让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小组、大事不出行政村”,拉近缓和邻里关系,提升村居的凝聚力和幸福水平,营造和美乡村。
明阳村“明理人”调解队伍遍布各村,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多件,调解成功率100%。明阳村也借此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明理人”机制只是高明完善基层治理的一个侧面。近年来,高明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不少领域都涌现出了鲜活的成功案例。
高明区民政局近年来创新建立并推行村规民约“五个一”机制(优化一份村规民约、制定一个积分管理细则、建立一个执行监督机构、建立一个“红黑榜”公示制度、开展一系列践行村规民约活动),以“三个有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该经验近年获得两个民政部“国字号”荣誉,即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全国社区治理优秀案例。
更合镇小洞村地处高明区更合镇中部,辖区面积约2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871人,常住人口约120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21人。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小洞村党群合力深掘红色底蕴,创新议事协商体制机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鼓励群众共治家乡、共享成果。小洞村先后获得“红色文化经典传承终身学习品牌”“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乡村先行
推陈出新拓展网格治理
小洞村是高明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随着乡村环境的不断优化、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回乡村民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治安问题、土地矛盾、村务争议等问题接踵而来。作为高明第一批“全科网格”试点,小洞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搭建“全科网格”体系,用“全科网格”疏通小洞治理的“神经末梢”,用“小网格”撑起“大治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聚力打造基层治理小洞样板。
具体而言,小洞村优化整合原有网格,将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 1 X”网格员队伍,即1位网格长、1位副网格长、若干位网格员和信息员。
工作启动以来,网格员共开展走访835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182条,开展特殊群体探访297次,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实现“巡防在网格内开展、隐患在网格内排查、信息在网格内搜集、矛盾在网格内化解、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通过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机制,小洞村有效整合企业网格资源,将经发、应急、公服、环保、综治等职能部门力量充实到工业园区网格,由企业负责人担任信息员,组建微信沟通群。网格员定期走访了解企业动态,及时反馈需求信息。通过落实定期会商制度,村企代表召开了两次见面会,就双方需求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村企双方需求清单,实现村企良性互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以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为契机,小洞村将议事协商与“全科网格”充分融合,形成重大事项“村两委拟定方案—网格员收集反馈村民意见—村两委根据村民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村民代表表决通过”的村务管理机制,打造闭环式处置流程,让网格员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宣传员”“信息员”“预警员”作用,引导各村民小组制定《村规民约》和《股份社章程》,规范村级议事、协商、财务、分红等制度,完善村民自治规则,增进决策科学性,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同时,小洞村将“全科网格”与“红黑榜”制度相结合,通过“全民参与 激先敦后”,引导发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积极上报问题,推动问题早发现、纠纷早化解。
为优化队伍,锻造治理“生力军”,小洞村整合资源,将小洞村乡村振兴促进会、青年协会、妇女之家、党员志愿服务队、园区企业管理人等145人纳入“全科网格”信息员队伍,以“全科网格”推动乡村多元共治,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基层问题千头万绪,群众诉求复杂多变。小洞村有关负责人表示,小洞将继续探索拓展“全科网格”应用领域,进一步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全科网格”,让“全科网格”成为解决小洞治理问题的“全科医生”,不断提升小洞治理现代化水平,为落实“百千万工程”提供小洞样板。
对症下药
完善机制破解治理顽疾
“全科网格”是高明对自身近年实践的系统性再总结和创新型再探索,有些是个别村居的成功经验向全区的推广,有些则是对现有问题的“对症下药”。
例如,当前,各部门各系统偏好用网格化管理来推动工作,导致网格存在种类多、事务杂、功能弱等问题。例如,荷城街道按上级要求设立了党建、综治、卫健、消防、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劳动监察、市场监管等8种网格,各村(社区)要负责将近20个系统平台的巡查、填报、更新任务,一些任务要重复填报多次,浪费工作精力;部分职能部门将自身的公共服务、执法监督等职能放到基层网格,但未相应配强人员力量,增加村(社区)工作负担,导致网格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全科网格”则按照农村、社区、楼宇、商圈、园区等不同区域,重新划分网格,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统、“一个格”管;同时,将民政、司法、应急、消防等部门派到基层的专业力量,统一编排到网格里,当好基层的“传感器”。
村民小组作为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往往最缺乏人、财、物等资源,导致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仍有阻碍。当前,各领域的资源、人力大多数投放到行政村一级,未能真正深入到村民小组。如,部分驻村干部在每周二直联工作中,只是到村委会接待来访群众,下到村民小组直接面对群众、了解民情的较少。平时,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承接的资源较多,举办活动较多,但村民小组党群服务站相对冷清,个别存在长期闭门不开的问题。
对此,“全科网格”设立镇(街道)驻村(社区)团队和镇机关干部挂任村(居)民小组“双副组长”机制,让镇(街道)和区直机关的资源“打桩式”下沉到基层,并列明权责清单。
前者要求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驻村领导,兼任全科网格片长;驻村团队每周要到所挂驻村(社区)开展工作不少于2次。后者要求镇(街道)和联点挂钩的区直单位各派出1名工作人员,共同挂任村(居)民小组“副组长”,兼任全科网格副网格长,挂职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每月至少到挂职村(居)民小组走访1次。
如此一来,镇(街道)这一行政体系“末端”就与村(社区)这一基层社会“首端”实现了更有机的联结,有助于推动行政执法功能向镇(街道)集中,社会服务功能向村(社区)下沉。
总而言之,“全科网格”将积极推动组织嵌入与人员、资源和服务对称下沉,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目前,高明正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设计,预计近期将推出基层治理新举措。
■相关
以党建为核心,链接多方优质资源服务社群
荷城小区治理的新探索
每个周二的上午,都是黎五妹的开心时光——她会走进丽日名都小区的党群服务站,和一群喜欢音乐的老人演奏乐器、排练歌曲、唠唠家常。
“通过这项活动,我妈融入了小区生活,人开朗了、活跃了,平日里的笑容也多了。”黎五妹的女儿文翠凤说。
丽日名都小区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明湖社区,是一个封闭式管理物业小区,常住人口约6000人。作为小区业主,文翠凤觉得“住得很舒服”。例如,小区有统一的电动车充电桩,给自家电动车充电很方便;小区各类活动丰富,不同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
这些幸福感背后,是丽日名都小区党支部创新基层治理的积极探索。
实施“支部 兼职委员 双楼长”
据丽日名都小区党支部书记谭文丽介绍,该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的机制和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支部 兼职委员 双楼长”的治理模式。
该小区有3名兼职委员,2名从小区结对支部即高明区交通运输局第一党支部中推选产生,1名从明湖社区在职党员中推选产生。“他们身后都有各自单位的资源。而且,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局的党员也方便帮我们联络其他政府部门的资源。”谭文丽说。
该小区在每栋楼都设立了“双楼长”——网格党员楼长和网格志愿楼长。身为“一楼之长”,楼长熟悉其所在楼栋的业主,人头熟、信息灵、情况明。
在支部的统筹总揽下,兼职委员链接资源、发挥专长,双楼长密切联系业主,各方发挥优势、紧密联动,对内畅通了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对外引进了优质资源,小区内的宜居指数节节攀升。
以电动车充电服务为例。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电动车进电梯、在公共楼道充电的现象逐渐增多,这是小区的一个安全隐患。丽日名都小区党员楼长彭仕贞将此问题提交至小区党支部,兼职委员赵思思随即“接单”,积极收集汇总居民意见与诉求,向小区党支部和明湖社区党委递交了召开议事协商会议的建议方案。
最终,高明区住建水利局、高明区应急管理局、明湖社区党委、丽日名都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代表等召开了“多边会议”,实地调研电动车安全隐患,现场勘查确定充电桩的选址。至今,丽日名都小区已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电动车充电桩共7处,可同时供约120辆电动车充电,基本满足小区居民需求。
“居民提问题、支部商议题、党群破难题”
想要办好群众事,必须深入群众中。丽日名都小区党支部搭建了“红色微家”齐议事协商机制:
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共建单位、小区居民代表及热心群众、党员楼长、物业公司、群团骨干等多方力量组成“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委员会”,以“党建引领、民主协商、融合共治”为理念,采取“居民提问题、支部商议题、党群破难题”的方法,使小区党支部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主心骨”,小区党群服务站成为议事协商“主阵地”,居民成为小区治理“主力军”。
例如,针对居民反映小区娱乐设施空间少的问题,小区党支部迅速组织“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委员会”召开会议。该小区17座楼下沙池长期闲置,生活垃圾较多,周边无看护桌椅,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小区党支部建议将其改造,不仅可增加儿童玩乐公共空间,还能消除隐患。
经深入讨论,改造方案最终确定:由高明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第一党支部链接资源,为沙池改造提供40个废旧轮胎;小区物管为改造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及3000元资金支持;小区党支部组织开展涂鸦和改造行动。
借助“红色微家”齐议事协商机制,丽日名都小区党支部已化解矛盾纠纷10余宗。
聚焦群众所需,丽日名都小区在党群服务站设置了共享小屋,实现闲置书籍等物品的共享共用;打造了青少年“科技 传承”手工坊,联动学校等共建单位开展科技兴趣小发明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工匠精神。
每周六周日上午,丽日名都小区都会在党群服务站开展相关青少年课程。“课程品种非常丰富,大家都踊跃参加,报名都要靠抢的。”文翠凤说。
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丽日名都小区党支部给自己的服务理念起了个名字:一米红光暖邻里。
“红光”是指党员、党支部;“一米”是指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丽日名都小区逐步构建起“一核引领、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结对支部党员、小区在职党员以及党员楼长的作用,汇聚多方资源,筑牢议事协商基础,打造活力型小区。
丽日名都小区的探索,是荷城街道基层党建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荷城近年来致力构建“一核多元、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梳理服务资源清单以及群众需求清单,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目前,荷城已经织密“街道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长”四级党建网络,为居民搭建起互联互通的桥梁,形成了“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在社区内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年5月,荷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各村(社区)党组织共办各类服务活动245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到24.6万人次,共协商解决818件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荷城街道党工委委员、团工委书记艾奇介绍,接下来,荷城街道将重点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将综治、应急、城管、消防等多个基层治理网格融合在一起,实现“多格合一”“一格共治”,提升服务能力。
为着力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攻坚克难问题,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今年荷城重点推出了社情民意“面对面·大家谈”活动。该活动为期一年,31个村(社区)将分别聚焦一个主题,至少举办一场活动与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真抓实干解决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该活动已在荷城全面开展。
“这个活动的开展就是把困难的事情摆在台面上,实施的每件事后续都要有跟进、有反馈、有解决。”艾奇表示,开展社情民意“面对面·大家谈”活动就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治理工作者走到基层,从群众角度去想办法,为群众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