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湘东区:党建引领激活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党建引领先行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萍水河湘东的母亲河。沿河而下,一河两岸河流清澈,岸柳成行,烟雨朦胧,黛瓦白墙的小楼前后成排,一派烟雨江南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强化“党建”系统思维,抓党建促巩固扩展脱贫成果、促乡村振兴,创新推行健全一套管理体系、完善一个服务平台、实行五项基本制度的“115”党建工作机制,打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过硬的带头人队伍、过硬的党员队伍,走出了一条富有湘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化繁为简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更美丽

在湘东镇江口村,手工竹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瓷胎竹编第五代传承人张三石正在三石竹艺中心内手把手地为本地村民传授传瓷胎竹编指尖技艺。在他这里工作的江口村民有30余名,技术较好的村民每年能增收5万余元。

张三石是土生土长的江口村民,也是村里的一名新党员。傍着一手竹编技术,他走出了江口,又回到了江口。回到江口的原因,在张三石看来是村里在党建引领下的嬗变打动了他。

曾经的江口村虽然有山有水,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普遍不高依旧是实现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要想让江口嬗变,我们必须得从治理体系入手。”这是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文群的第一想法。

江口村将原有党小组、村民小组和网格重新组合,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的原则,建立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联动体系,实施党小组组长、村民组组长、网格长、村民理事会会长、志愿服务队队长“五长合一”,同时,还设立了村民自治组织,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来。

通过化繁为简,村里原先的4个党小组和10个村民小组变成了5个大组。责任更加明晰了、职责更加清晰了,大家干事热情也就更高了。村里还采取夜谈、夜访、夜学的模式把党小组会开成“屋场贴心会”。通过党小组会的博取众智、集思广益,村里的发展也有了朝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明确方向。依托“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江口如愿走上了“农旅艺”结合发展的道路。

“零799”的艺术区吸引众多艺术家入驻,鸬鹚烟雨的“诗和远方”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百合油菜花基地和农家乐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党建引领下,披上浓郁艺术气息外衣的江口村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走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昔日的“空壳村”,如今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实现了华丽转身。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越来越多类似张三石的乡贤也回到了村里创业兴业,让江口村在致富路上更具烟火气。

数字赋能的党建服务平台让农民更幸福

农保如何交?”“家门口垃圾桶需要换新”“假肢坏了,麻烦向残联申请更换”……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的“湘邻一家亲”基层治理的党建服务平台的大屏幕上,镇内村民需要办理的业务和办理进展完结情况均可一览无余。

近年来,荷尧镇通过给党建服务平台数字化赋能,打造了“湘邻一家”基层治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从群众所需所盼入手,广泛收集群众诉求,推动党建服务从“端菜”向“点菜”转变。

“现在大家都用上智能手机了,线上的点菜式服务让我们更多的针对性问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问题得到解决的荷尧村罗家塘组村民林某反应的问题在线上平台及时得到反馈并解决后后,对镇里的党建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9月,林某家门口的道路上被村民晒上了稻谷,出行十分不便。通过扫描“湘邻一家亲”信息平台二维码反应后,党员中心户收到信息后转交网格长,网格长收到信息后立即前往现场,找到晒谷人,最终通过网格长老周耐心细致地给做工作,晒谷人同意并和老周一起将堵路石头搬走,清理干净了路面,大家出门也方便了,看着也舒心。问题解决后,老周将现场处理情况拍下来通过“湘邻一家亲”微信小程序将处理结果反馈给问题反映人林某,林某看到处理结果后,表示非常满意,同时给老周提交了满意评价。

“湘邻一家”平台建立了问题“反映—处理—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湘邻一家亲”微信小程序反映问题,“三长”及时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建立了问题“反映—处理—督办—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真正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当家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实在在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细规范的乡村管理制度让农业更兴旺

“我们村产业兴旺、村庄美丽、群众富裕,村民人心思进、人心思富。村里变化这么大,关键是选对了带头人。”湘东镇黄堂村村民刘杰对村里的书记赞不绝口。

得到群众认可的这位带头人,是黄堂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仲。今年48岁的李文仲,是土生土长的黄堂村人。商人出生的他在建筑、园林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回到村里任职后,通过规范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成为他带领村子走上乡村振兴道路的关键一招。

从前的黄堂村,村上基础设施滞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发展是大家从来没想过的问题。2021年,刚走马上任的李文仲上任为尽快破冰,通过推出村民议事制度、村组民约制度、定岗联户制度、志愿服务制度、定期评比制度,实现村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目标,全村“党建 ”加出了新气象,党员们埋头苦干,综治体从无怨言,志愿者带起乡风文明。

管理制度完善了,大家对村里的发展也有了更大希望,把眼光放在了产业上。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黄堂村坚持“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黄堂生鲜超市,化零为整代销全村农副产品,年成交额突破百万;引进“世纪红”桔子园,采取合作社包销模式稳步拓宽销售市场;创新推出“一米菜园”,鼓励市民以年租认领土地自种,专供有机蔬菜;围绕生态旅游观光村的目标定位,打造以“乡村旅游—夜宵经济—杂基鱼塘—溶洞研学”为主的产业链条,即在“一河两岸三湾”周边打造野餐基地,食材全部来自本地生鲜超市,并以杂基鱼塘(基面种植玉米,池塘养殖鲫鱼,前者供给后者饲料,后者粪便肥基的良性循生态环发展模式)吸引中小学生研学参观。

产业兴旺起来了,如今,走在黄堂村的田间地头,村民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处处干净整洁,文明新气象扑面而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