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部门管审批 一支队伍管市场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构建“六统一”工作体系
2019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昌平区市场监管工作新的里程碑。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区两级机构改革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深化改革,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不断探索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实现“一个部门管审批、一支队伍管市场”,积极推动市场监管职能和业务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改革和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半年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扎实有力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工作。9月18日,23个市场监管所组建完成,标志着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运行轨道。目前改革工作平稳顺利,走在了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和昌平区直属部门的前列,取得了初步良好成效。
构建统一的行政许可大审批体系
9月23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科技园区登记注册分中心率先启动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备案等34项原食药类行政审批办理事项,企业开办往返次数再次缩减。据了解,自10月1日起,昌平区6个登记注册分中心将实现全区通办。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构建起行政许可大审批体系。
一是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审批服务,聚焦“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了全程电子化审批服务专班,利用“互联网 ”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零见面”准入审批服务,清理自设门槛行为,不断提升一次性通过率,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办理、一次填报、一个环节”。
二是建立了行政许可大审批体系。整合原工商、食药、质监的登记审批服务事项,对现有的105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审查方式、审查资格等内容进行整理、分类,优化内部流转程序,将原有的分散受理模式,统一整合,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规范、统一审批。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行政审批整合后,申请人就近选择任一登记注册分中心办理,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就可实现证照同步领取。涉及实质审查的,由登记分中心与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内部流转,提高了审批效率。
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监管体系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运用“互联网 ”思维和对称监管理念,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着力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整合和完善市场主体和客体数据监管库,实现主体名下归信息、归问题、归结果,突出风险监管、重点监管,实现靶向监管、精准监管和高效监管,提升监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真正做到违法者严惩、守法者不扰。
一是建设昌平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平台。平台与市级平台联通联动,并依托政务专网,为全区各委办局和镇街用户提供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服务,通过互联网对社会公众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和公示公告,实现了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
二是组织开展昌平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平台还通过对市场主体库、执法人员库、检查单的管理,实现基于“两库一单”的双随机。今年以来,针对投诉举报频发的预付费、保健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扫黑除恶”等问题线索,共发起14次跨部门双随机抽查任务,检查市场主体共计439户,其中85户次受到联合惩戒,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被立案处罚。
三是构建市场主体大数据风险防控平台。依托昌平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平台构建市场主体大数据风险防控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内部与外部、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度的风险发现机制。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市场主体运行中的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增强监管的实时性、针对性、靶向性,实施精准监管和对市场秩序的有效防控。目前,大数据平台已归集数据396万条,为改革后的市场主体日常监管、重点监管、专项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构建统一的12345投诉举报体系
基于“五合一”的全国12315平台已正式上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者投诉举报数量,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依托12315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构建投诉举报处置工作体系。
一是快速整合机构改革前“3 3”个部门的原有平台和多条投诉热线,实现“一个平台一个号”。
二是创建“六步工作法”,对投诉举报受理、分派、办理、回馈、数据分析、预警发布6个步骤环节的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不断改进提升,强化督察督办,以提高源头控降率、办结率、立案率、满意率等“四率”为核心,综合运用强化源头控降、扩大先行赔付和首问责任两项制度覆盖面和在中小餐饮商业服务主体推行“消费纠纷店内调解员”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管、立案处罚、线上线下黄牌警示等综合举措,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哨声源”作用,下大力气减少投诉举报量,提高问题的解决率和群众的满意率,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上半年共接收投诉举报11721件,办结9837件,其中投诉5587件,举报6134件,投诉举报转立案2536件,张贴警示黄牌204张,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构建统一的食药抽检监测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四个最严”的要求狠抓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尤其是需要整合食品药品产品抽样、检验检测力量和资源,统筹抽样检测计划,统筹资金使用,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检出率、问题处置率为工作着眼点,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主体和小散乱主体以及投诉举报率高的行业领域的品种为重点对象,加强抽样检测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并实现从消费到流通到生产环节的质量倒逼机制,切实维护百姓的餐桌安全和用药安全。
一是以昌平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各镇街市场监管所为主体,建立两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市场监管所通过食品药品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查找风险隐患,对风险点进行初筛;食药安全监控中心对风险点进行复核确认后,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给相关科室或执法队进行后续调查处置工作,并追踪处置结果,对抽检不合格样品,依法立案查处,并实现源头追溯、下架、区域禁售等处置措施。半年来,抽检食品2049件、合格率99.66%、重点食品合格率100%,抽检食用农产品840件、合格率99.05%。
二是昌平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定期对收集的风险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分析近几年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对风险点进行分析评估,将市区两级监督抽检不合格较多的食品药品类别产品、检验不合格项目列为抽检监测的重点品种和重点项目。如食用农产品中畜禽肉、水产品、鸡蛋、水果、蔬菜中的农兽药残留,预包装食品微生物限度,预包装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从而推动食品药品抽检和风险监测端口前移,重点把控批发市场、批发企业等流通领域的上游环节,加大监测力度和监测频次,并对辖区内相同来源的产品统筹安排监测,避免重复抽样,节约资源。
构建统一的执法办案和法制监督保障体系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紧盯投诉举报和社会民生问题,建立监管执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一是坚持“不立不破”原则,统筹安排,规范各类执法办案事项,保障改革过渡期间各领域行政执法办案有序进行。
二是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法制监督保障体系。加强对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大讲堂和模拟办案的形式加大对各类案件的指导,监督案件办理过程和案件数据录入质量。尤其是特殊案件和重大案件,强化事后案件评查和案件的总结反馈,为监管执法提供重点导向,形成完整工作闭环,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投诉举报和社会民生问题,建立了监管执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无证无照、不正当竞争、侵权假冒、虚假违法广告、网络违法、食品药品违法、价格违法、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好市场秩序,有效消除行业乱象。截至目前,办结各类案件5345件、罚没款863.14万元,多项执法指标均位列昌平区前列。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党务政务运行体系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的“四同步”为目标,加强党务政务工作统筹协调联动,不断减轻基层负担,为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第一时间对原工商、食药、质监的党务政务各项工作进行了梳理规范,统一了组织生活、思想教育、纪律作风、政务运转、财务审批、印章使用、应急值守、督察督办、政务信息公开、干部培训等各项工作规范事项内容,有效保证了党令政令统一和党务政务畅通,实现融合规范运行和队伍团结稳定。
二是以党建为核心统领,深入推进“三个从严”,即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政、从严治局,强化抓党建抓业务、管好人管好事的“双抓双管”要求,突出“一岗双责”,努力构建党组有力引领、支部有效推动、党员模范行动、群众积极响应的“四位一体”的良好局面。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面对复杂繁重、风险点多、敏感度高,新兴业态和新型交易手段层出不穷的市场监管形势和任务,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牵引,在改革中突出抓好党建引领,突出抓好队伍思想建设,重点抓好六大业务工作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凝心聚力、有效作为,努力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优化营商环境的领跑者、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高效监管的实践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努力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开创新局面。
(张文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