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多维度体系化赋能基层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宁波做法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围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浙江省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基层网格“多网并存”“管执脱节”“信息不畅”等问题,深入学习运用“浦江经验”,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宁波解法,全面构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体系,通过执法力量嵌入“执法网格”“社区网格”“治理网格”等最小单元,化“形式整合”为“内在融合”,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就其典型经验做法予以总结梳理,供各地学习借鉴。
一、党建引领、统合治理,以“组织融入”促“横向合力”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宁波市以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为突破口,通过加快完善党建统领组织体系,不断释放组织力和战斗力,凝聚党建合力、理顺条块衔接、加强协作配合,有效构建了多维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重塑推动队伍更融合。坚持把党支部建到基层综合执法队,在党建统领下,积极发挥“1 8”(1支综合执法队伍 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交通、农业农村、文广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8支专业执法队伍)联动效应,创新执法编制“县属乡用”模式,统筹打通与镇街的人员编制使用,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县乡和镇街。围绕综合监管、联合执法,市级“1 8”行政执法体系实行专班化运作,10个区(县、市)全部挂牌成立综合执法中心。“1 8”执法队伍实行集中办公,推进执法体制向“一支队伍”转变,目前整合下沉镇街156个、执法人员5313名,通过在基层执法队伍上建立独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二是管执联动推动衔接更高效。全面加强监管执法高效协同,建立部门间联合执法、应急配合、信息共享和证据共享互认等机制,通过签订全领域协作配合协议,确保监查衔接、管执联动,监管执法全闭环。横向推进“1 8 26 N”(1支综合执法队伍 8支专业执法队伍 26个综合执法领域 多个市、区两级相关单位)部门执法协同,目前已搭建2000余个社区联络站,辐射全市500多个协同部门单位,2023年以来开展“综合查一次”7.4万余次,减少扰企4.1万余次,联合双随机抽查6.8万余次,跨部门监管率达45.98%,实现监管执法向清单型、一体化转变。
三是党建联建推动协作更紧密。高质量推进行业党建,发挥党建“契约化”共建机制作用,围绕赋能基层、护航发展,全面构建党建统领联盟矩阵,持续深化“城事初心·严执担当”“红擎蓝盾·共赋句章”“红领蓝集”“蓝盾融光”“海上红帆”等党建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制定出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五化争先”建设实施意见》《建设文明规范公正基层队所考评细则》,全面深化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执法联勤、难题联解等,推动形成了党建“一面旗”引领执法“一盘棋”的大党建格局。
二、网格赋能、多元聚合,以“执法融入”促“纵向联动”
“队员扎进网格、执法嵌进网格”,“多条线”拧成“一股绳”,通过积极探索推进“党建 执法”模式,推行综合执法进小区、下沉力量驻一线,积极融入社区“大党委”一盘棋,形成“工作力量在一线、资源整合在一线、为民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全新格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网格化”延伸使问题解决更顺畅。坚持执法层级下移,加强与社区党委联系沟通,探索建立下沉执法人员列席社区党委会议制度,参与小区治理涉及综合执法领域的事项决策。对问题矛盾多、治理任务重的社区,选派执法人员担任“兼职委员”,实行执法片区网格实体化运作,以村社为基本单元,形成“1 1 X”基层综合执法作战单元(1个执法队员 1个社区干部 X个专职网格员)。同时,分类确定执法巡查事项和执法巡查频率,推行简单违法事件网格内化解,即时处置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80%以上案件在社区网格内微循环解决,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
二是“数智化”流转使执法落实更有力。紧扣整体智治理念,做优做强基层“一网感知”智慧应用,推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全域贯通,迭代升级“城乡一体化服务监管执法应用平台”,将“社区主要事项管执清单”“综合执法重点事项清单”纳入平台,实行信息统一入库、统一受理。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建立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响应、闭环处置的全链条处理机制,破除行业主管部门与行政处罚部门间的流转壁垒,做到监管全闭环。目前宁波全市平台入驻执法主体578家,执法人员2.5万余人,执法人员参与度达31.08%,执法线索月采集量达10万余件,问题按期处置率达到99%以上。
三是“一体化”监管使质效提升更凸显。助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深化“物居业”三方协同,推动建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综合协调和目标责任机制,压实物业管理责任。强化基层综合执法与物业企业、养护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协作配合,组建功能型临时党支部,推行多元共治模式。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强网格融合和服务能级,如在推进小区防违控违中,实行“三位一体”(综合执法局、住建局、属地街道)工作法,联合物业管理人员,在装修集中区域和重点时段开展联合巡查,并详细登记装修业主信息和装修进度等时间节点,进一步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增强了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提升了社区难题综治的能力。
三、创新引路,精准发力,以“服务融入”促群众满意
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入实,宁波市积极践行“721”(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工作法,以问题导向和基层需求为指引,加快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综合执法领域的实践运用,积极创新综合监管新机制,持续打造“企业有感”“群众满意”“政府有为”新格局。
一是“增值化”服务理念让企业更有感。落实综合执法进企帮企专项行动,统筹抓好监管与执法、秩序与活力关系。宁波市通过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做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无事不扰”;通过实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机制,实现了“无罚”胜“有罚”。
二是“一线式”工作导向让群众更满意。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力量凝聚在一线、问题化解在一线,各地积极搭建“综合执法网格驿站”“村社驿站”“小巷总管”“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室”等载体,引领综合执法党建力量进社区。推行“24小时三班制”“基层队所开放日”等制度,通过提供法规宣传、政策咨询、协调处置,建立执法片区评议体系,推动执法“案结事了”向“群众满意”转变。
三是“链条式”监管体系让政府更有为。全面构建“事前 事中 事后”全过程监管模式,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差别化监管、完善“一类事”监管机制、创新非现场数智监管、推进监管信息互认共享,推动行政检查集成简约高效;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探索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优化法制审核保障,增强涉企普法宣传指导,通过行政处罚违法风险提前告知机制,切实增强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今年以来,宁波市群众投诉举报同比下降10%,“简案快办”执法模式被列为2023浙江省第三批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建议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