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不忘艰辛创业

同心奋进新时代”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北京,南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这里是我国航天事业、航天精神的发祥地,中国长征火箭和导弹武器的摇篮。中国航天事业正是从这里起步,自力更生、砥砺前行。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火箭和导弹事业。然而,当时我国技术力量薄弱、物质条件匮乏、试验设施简陋、人才奇缺……这项事业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

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广大科研人员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在一院,诞生了我国第一枚导弹“1059”,完成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任务,发射了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60多年来,一院成功研制了系列导弹武器,奠定了国家战略安全基石;自主研制了12种基础级火箭和4型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发射频率、成功率、入轨精度和适应能力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间,一院还完成了39次46颗国际卫星的发射服务,同时完成了7颗国际小卫星的搭载发射,让“长征火箭”品牌闪亮世界。

其间,一抓总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的发射任务,有力支撑了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1999年,长二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2003年,长二F火箭将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目前,一院抓总研制的长二F火箭先后完成13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将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预定轨道,送11名(14人次)航天员进入太空开展科学实验,发射成功率100%。

2007年10月,一院抓总研制的长三甲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成功跨入深空探测新领域。目前,我国已将4颗嫦娥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都由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截至目前,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共将5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导航系统组网发射并投入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新一代运载火箭蓬勃发展。2015年至今,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捷龙一号火箭首飞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一院完成了3个“百次”发射:成功实施长征系列火箭第300次发射、抓总研制的长征火箭第200次发射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正以“火箭速度”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也创造着世界纪录。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长征十一号火箭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

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俯瞰图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60多年来,一院不仅型号产品逐级升级换代,运载火箭形成完备型谱,在多个领域也实现全面开花。

一院形成了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方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一院党建工作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党建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在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一院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四永精神、院魂等,《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引擎》《把成功作为信仰》《思想的力量》《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流程管理》等思想成果丰富。

近年来,一院的发展方式逐步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特别是近10年来,一院经济规模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5%,资产规模增长2.87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其间,一院大力推动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确立了以煤化工、风电、特种车为代表的重点民用产业板块。其中,重型特种车底盘成为国内龙头;人工辅助心脏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基于云计算的工业大数据项目拓展了新兴产业领域;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速航天智能化发展。一院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近10年来年均增长超过20%,总体产业规模已近200亿元。

60多年间,一院人才辈出,培养造就了一批中国航天事业的领军人物,包括6位“两弹一星”元勋、31位两院院士、2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2名“大国工匠”,被誉为航天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近年来,一院持续深化改革,加速推动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转型,实现“从追求型号成功向组织成功”的转变。一院军工能力有效增强,总体能力布局不断优化,多型号研制、批产、高密度发射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已具雏形。一院实施总体能力提升、工艺振兴、质量提升、产品化、标准化等工程,基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使员工幸福感不断增强一直受到一院党委高度重视。16年来,一院每年都会为员工办十件实事。老年活动中心、十二中东校区、地铁八号线三期工程等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地区育儿、养老、教育、交通等生活保障条件,及时解决了员工工作生活难题;一院建好“送温暖工程”、“兜底线”帮扶、医疗专项帮扶、“慈善”救助四条保障线,深入关爱员工;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神箭”系列体育活动形成品牌效应;鼓励青年创新创造,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影响力;全面落实“六双”等各项离退休人员政策,让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离退休老同志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新长征路上,一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引领航天,追求卓越”的神圣使命,紧随国家产业战略,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推动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以新的奋斗成就新的辉煌。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粉煤加压气化装置

航天精神永传承

崔蕴:为大火箭带出一支“铁军”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崔蕴,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体装配工、特级技师、大火箭总装车间副主任、一院首席技能专家,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拥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崔蕴大师工作室”。

崔蕴已经在火箭装配岗干了37年。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在用生命铸箭。

1990年长二捆火箭发射前,火箭助推器出现燃料泄漏.在那次抢险中,崔蕴肺部烧伤75%,不惜生命也要确保火箭发射成功。

2014年起,新一代运载火箭进入关键研制阶段。崔蕴勇挑重担,先后设计并制造各类工装30多台(套),引进先进技术,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装配难题,为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火箭的成功首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崔蕴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出了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崔蕴大师工作室”也成为了人才快速培育的孵化器。

韩利萍:方寸之间不失毫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韩利萍,数控铣工、特级技师,航天科技集团一院519厂“韩利萍班组”组长、一院首席技能专家,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二大执委,中华技能大奖等获得者、大国工匠。

韩利萍是519厂数控加工的第一代开拓者。从业20多年来,她进行创新攻关300余项,获得5项国家专利,累计创造效益2000多万元,填补了几十种国防重点型号产品和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平台数控铣削加工空白,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

山西省劳动模范、航天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巾帼奖……韩利萍共获得3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她带了9名徒弟,其中2名特级技师、3名高级技师。韩利萍班组也荣获了“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标兵”“全国工人先锋号”。“韩利萍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及红娟:为产品最优而“刚”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及红娟,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结构主任设计师、“及红娟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团队取得几十个国防专利,在没有任何资料借鉴的前提下,为飞行器安装上了“眼睛”,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有一次春节还没过完,试验就要在黄土高坡上开展。及红娟和同事从凌晨5点持续工作到下午5点,等拿到满意的数据时,她才觉得饥寒交加直打哆嗦,连下山的力气都没有,连滚带爬才回到山脚的驻地。

在一个重点型号产品研制中,有人提出:“改进设计,把仪器前移,有利于提高性能。”但及红娟认为,前移可能导致仪器在飞行中脱落。最终试验证实了及红娟的判断,型号产品也因为她的坚持而更加可靠。

“结构设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一方面要将参数变成图纸,另一方面也要与后续生产对接。”及红娟说,“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我必须坚持标准原则,如果我不‘刚’一点,产品就达不到最优性能。”

姿控组:变“千条线”为“一股绳”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飞天团队“姿控组”,即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2所姿态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工程组,现有成员43人,其中研究员8名、主任设计师22名、博士研究生12名,负责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等领域60多个型号及状态的姿态控制系统研究和设计工作,被誉为“人员高学历、工作高难度和业绩高成果”的“三高”集体。

在61年光辉岁月中,姿控组总结提炼出“五跨越”质量发展模式和“双闭环”工作方法,并探索出“零缺陷、零折扣、零容忍”管理办法。

姿控组打造形成了多项“青”字号品牌培训课程,青年自发组建智能控制攻关团队。该集体先后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重点型号总指挥1名、总设计师3名,各级领导和技术专家等数十人,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0余项,二三等奖80余项,参与编制国际标准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共计600余项,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首批“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等荣誉。

数字之中看巨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本版图片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提供

文/院轩

编辑/贺喜梅 张晓帆 郝晨曦(实习生)

监制/许斌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亮“箭”苍穹 阔步前行(航天科工亮丽)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