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如果将国省高速公路比喻是“动脉血管”,农村公路比喻是“毛细血管”,那么普通省道公路就是“静脉血管”,是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工农业生产转运、群众出行便通、车联物流畅通的基础支撑,承上启下,不可或缺。“十四五”期间,定西将实施普通省道(乡镇通三级)公路35项1019公里,总投资45亿元,并积极探索普通省道公路建设“五链融合”方式,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开路先锋”作用,跑出“加速度”,助推乡村振兴强县域。

“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S227线定西至渭源段公路蜿蜒盘旋

党建驱动融合“管理链” 凝聚合力服务大局

定西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以党建工作领航项目管理全过程。

成立政策服务专班。党组牵头抓项目推进,党组成员分县区包抓调度,机关党员抓项目实施,全力解决慢、阻、堵等实际问题。

成立技术服务专班。以县区为单元,年轻党员、技术骨干作为先锋队,高级工程师作为领队,下沉一线聚焦项目,主动提供技术指导,为项目建设赋能助力。

成立建设项目党支部。对工期长、规模大、用工多的普通省道项目,由县区主导,施工、监理企业就地成立党支部,定期慰问工地党员、农民工。

“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S321线定西市通渭至榜罗红色革命遗址公路

规划立项融合“产业链”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广大群众增收,普通省道公路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推进一体化建设。

项目选址覆盖工业产业园区运转。全市制定了以省道为主干骨架、县乡道为支撑、乡村道路延伸辐射的路网规划,覆盖中药材、马铃薯、畜草、林果、康养、工农业加工等重点基地,助力农村产品物资“大迁徙”,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成“共同体”。

路线比选优先文化旅游基地联通。省道选线以乡风文明、生态文化旅游为支点,串联起山水田园、城镇村景、红色圣地、名胜古迹、现代网红点等,实施旅游主通道贯通、旅游环线建设、精品旅游路示范“三大工程”,刺激当地游客量和旅游消费双增长。

可行性标准倾向农民增收指标。省道项目谋划,提倡“农工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农村全产业链条,路衍经济指标优先,以增加群众收入和“三必须”为立项前提,必须缩短运输时间,必须刺激经济发展,必须产生辐射效应,让普通省道成为了群众的致富路、民心路、幸福路,为农民生活富裕助一份力。

公路功能结构支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省道沿线配套观景台、港湾式停车带、文化广场、驿站等设施,乡镇过境段配套排水、安全、交通管理等设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计合理适用的路面结构层,对具备条件的增设人行漫步道,衔接村民休闲运动场、露营地、物流园、农贸市场,让普通省道走上“服务更高效、产业有带动、生态受保护、文化能展示、村民得实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岷县至桥上红色旅游公路

“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岷县至桥上红色旅游公路特色风车通道

设计施工融合“生态链” 提升乡村环境颜值

锚定“一条省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洁美”总目标,助力乡村生态和美宜居宜业,建设绿色和美省道,打造“人在画中游、车在景中行”的省道景观轴线。

提高绿化及生态保护费用占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定西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全力打造绿色公路

提升公路景观设计水准。把公路景观作为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和谐生活、生产、生态“三生”,促进省道沿线及周边区域的景观化与产业化融合,结合气候土壤特性,按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构成复合混交的公路景观模式,力求生动展现乡村文化特色,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促进区域人居环境改善。把美丽省道建设向乡村建设拓展,保护开发传统村落,探索构建乡村新风貌,省道沿途乡村关键形象节点布置、视觉标志指示系统、景观亮化、示范区、文化牌等配套设施投入不低于1万元/公里。

“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安定区巉口镇龙滩至北川农村公路

项目建设融合“人才链” 引培乡村建设干将

普通省道公路建设工作面广、综合性较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在省道公路建设一线识别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地方乡村建设培养一批得力干将。

让基层技术干部成为工程建设的“急先锋”。注重绩效分配向一线岗位、关键岗位、业绩突出者倾斜,强化政治思想,全市每年统一组织专业培训不少于4次,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并促进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之间和内部人才合理流动。

让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成为工程建设的“后备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已形成了“人才兴路”的共识,按照“紧缺优先、有序引进、层次合理、长远储备”的思路加强人才引进,五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共引进交通类、土建类、管理类等专业研究生或重点大学毕业生29人,有效缓解项目管理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让农民群众成为公路建设的“小工匠”。省道建设中的小型简易工程主要以人工为主,要求施工企业增加劳务培训经费投入,创立就业工厂(扶贫车间),充分吸纳当地脱贫户、监测户,强化农民工日常教育和技能提升工作,培养瓦工泥水匠、砌筑搬运工、装卸起重能手等一批乡土人才。全市普通省道年均农民工用工累计约0.9万人,发放工资约1.1亿元。

让农村创业青年成为公路建设的“小老板”。通过团委、乡村党支部、就业部门牵线搭桥,鼓励施工企业吸纳三至五名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参与省道项目建设,根据不同的创业方向,给予劳务分包、机械租赁、建筑构件购买、工程材料采购、后勤供给等方面业务支持,让创业者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一批同乡老乡。

“五链融合”,助推定西市普通省道公路建设

△临洮县双联至卧龙农村公路

市场营商融合“品牌链” 协调企业共谋振兴

美丽乡镇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普通省道公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效用,必须不断锐化公路建设市场品牌效应,支持敢为敢闯有担当的企业。

强化信用评价,剔除“不合格”企业。在行业强力监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净化环境,公正客观开展公路建设市场年度信用评价工作,强化结果应用,剔除履约能力差、信誉不良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优化市场环境,吸引“高段位”企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三抓三促”行动为牵引,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严把关、优服务、快协调、强保障,推进投融资模式,持续招引市场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外地优秀企业

推动交流互鉴,锻造“多元化”企业。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主动联系对口帮扶地区部门和一流企业,学习交流、合作共赢、集优发展,探索省道项目“公路 ”模式多元发展路径,助推市县所属交通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厚植为民情怀,扶持“乡土化”企业。在普通省道招标时,不过高设置企业、项目负责人的资质和业绩条件,鼓励社会责任感强、就业帮扶力度大的本土企业参与省道项目投标,日常监管中充分给予技术和管理服务,对于普通省道建设中表现优良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给予A级以上信用评价,助推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的发展,为推动定西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