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网络育人实践探索(三全育人 网络育人)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完善网络育人新体系;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维护网络生态安全,筑牢清朗网络空间等着力搭建学校网络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融媒体 思政”建设,扎实开展网络育人。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开展网络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好用好管好校园网络媒体,发挥网络育人作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起,积极探索“互联网 思政”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网络育人,2018年起推进媒体融合,加强“融媒体 思政”建设,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围绕一条主线,实现全员覆盖。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建立包括学院党委、各党总支、学生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科研思政宣传主管部门、教学院系、管理服务职能部门、教职工等在内的“网络育人”工作的职责体系,明确各自职责和不同作用。发挥各类在线教育平台、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学院网站等作用,吸引教职工、学生、家长亲友、校友、社会等多方关注。充分发挥新媒体学生团队朋辈教育作用,搭建校友群、家长群、班级群等数量众多沟通平台,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多方力量,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二)搭建两个平台,贯穿教育全程。搭建新媒体联盟、“智慧树”等在线教育平台、“党建智慧服务平台”“思政教育工作平台”等线上平台和志愿服务、体质提升、文明修身等线下特色实践活动两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相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网络育人延伸至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从新生入校的开学季,到学生离校的毕业季,从春秋季学期,到冬夏季社会实践学期,线上线下两大平台相辅相成,网络育人贯彻始终。
(三)聚焦三个载体,实施路径全方位。一是以“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持续增加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建成智能校园平台,部署以“师生员工”为中心,覆盖教师、学生全生命周期、个性化的智能综合服务系统。二是聚焦网络内容供给载体,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与组织、教务、科研、学生、质量管理、人事、资产、后勤、图书馆等部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度协同,实施品牌化建设,提供优秀品质的网络内容和新媒体作品。三是以打造网络思政新力量为载体,宽口径加强网络育人团队人员建设,依托“新媒体联盟”“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借助学院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平台及院内各二级微信公众平台融合发展,抓住关键力量,培养思政骨干队伍,深入挖掘院内新媒体融合潜力,实现全方位路径复合传播,推动网络育人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举措
(一)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完善网络育人新体系
1.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筑网络思政新阵地。一是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会研究部署全院思想政治工作,把网络育人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成立新媒体联盟,出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联盟章程》,进一步整合校内各级各类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资源,使校内20余家新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构建网站、微信、微博、视频、广播等平台融合发展工作体系,加强对校园二级单位各类媒体平台的管理监督,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特色,推动多种媒体融合发展全景式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就。四是不断拓展与校外媒体机构横向联系,设立喜马拉雅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站。
2.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智慧教育生态。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大力建设“智慧校园”,着力提升信息和数据共享度,实现教务、学工、财务、人事、后勤、图书等与师生事务相关的核心网络共融、共通、共享,建立融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一体的综合平台。开发校园信息平台的服务、咨询功能。如“今日校园APP”涵盖课表查询、空闲教室、移动迎新、成绩查询、学生活动、学生评教、公寓管理等多种内容,配合“智慧树”“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学习平台移动版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移动化学习与生活条件。“企业微信”也让教职工移动办公成为了常态。学院启动的体质提升计划与“乐跑”APP线上线下共同促进学生体质提升。与学院官微等新媒体矩阵也始终坚持服务特色,围绕“迎新季”“毕业季”“资助工作”“社会实践”等创作各类指南,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同时以微信平台留言功能、礼品活动、有奖问答等为牵引,线上线下结合,提高用户粘度,扩大服务覆盖面。
(二)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1.聚焦理论武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一是构建思政网络学习课堂,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更多学习、实践机会。利用智慧树、泛雅等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公选课在线互动学习,建成2门课程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思政课程获批山东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二是开通“青职思政微课堂”微信公众号和思政教育平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实现师生实时交流互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三是建成省级网络文化工作室——“文明青职”网络文化工作室,启动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将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打造师生精神家园。
2.突出示范引领,打造品牌网络产品。一是校园新媒体品牌化运营管理,重点策划并打造了校园时政品牌——“聚焦青职”、思政品牌——“思政微课堂”、传统文化类品牌——“青职24节气”、经典阅读类品牌——“阅听青职”、生活类品牌——“吃在青职”和校园形象宣传类品牌——“美在青职”等系列网络文化品牌;二是网络文化节品牌效应显现,优质作品助力网络空间建设。逐渐形成如“青职姑娘”“别让校园贷‘贷’走你的青春”等一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生动活泼的微视频、动漫、摄影、网文、音频、视频等等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引领校园风尚。
(三)维护网络生态安全,筑牢清朗网络空间
1.培育思政骨干队伍,打造网络思政新力量。注重师资队伍引领,学生队伍协同,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以“核心 骨干 基础”的组织模式,建立由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网络舆情员、网络志愿者构成的四级网络文化引领队伍,引导支持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参与网络文化创建活动,打造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善于运营网络媒体的校园“网军”,组建一批引导校园网络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文明志愿者,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网上思想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工作,唱响网上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2.聚焦责任落实,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校内各网站、微博、微信、互动传播平台等媒体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校园网络用户实名登记制度、互联网群组实名制,加强对所有校园媒体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实行校内部门信息共享,联防联控。
四、创新与成效
(一)校院两级新媒体联盟构筑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网络育人阵地。学校新媒体突出主题引领,重点突出在党建思政、重大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打造“聚焦青职”“思政微课堂”等一系列网络文化品牌;二级学院新媒体突出特色,重点在专业风采、学生活动、校院服务等方面加强宣传思想教育。校院两级新媒体通过网络文化品牌打造、典型人物事迹引领等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立根树魂,占领网络思政“主阵地”。
(二)丰富了思政教育形式,增强了立德树人的实效性。网络育人平台体系建设适应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形势,符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问题,有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力。个人捐资10万元设置学生助学金的齐鲁最美教师张薇、三年获得10余个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的韦顺利……,一系列形象丰满、颇具正能量的青职人物从学院官微平台走向大众视野;师生共唱表白祖国的快闪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一经发布,就刷屏了青职人的朋友圈,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三)自上而下的校园舆论引导平台,建立了晴朗的网络环境和风清气正的舆论阵地。在崇尚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最直接的网络传播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分地享有了言论自由权。但大学生涉世未深,加之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往往忽略事态后果。通过建立校级官方舆论发布平台,对于社会重大事件、学校相关决策在第一时间登载事件原委,阐明事态发展,积极引导师生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避免以讹传讹,激化矛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同频共振,唱响宣传舆论“最强音”。
(四)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以服务师生为导向,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优化网络内容供给,切实提升了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高度,围绕“倡导文明修身,引领行为规范”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网络调查研究、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产品研发和网络技术服务、网络舆情防控、网络应用等内容,明确了主攻方向,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服务升级,初步构建了具有青职特色的全方位“网络育人”工作模式。
(五)突出示范引领,网络育人成效明显。坚持“育人为本、高端规划、高水平引领、共建共享、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近日,学院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化支撑青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探索》项目过程性实践成果《“三化”联动,打造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获评山东省教育厅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2016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奖”,2017年山东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2门课程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思政课程获批山东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学院新媒体团队荣获中国职业院校新媒体“五十强之优秀院校” “山东高校最具影响力官方微信”“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具影响力高校政务新媒体”等荣誉,多次入围中青报评选的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单周文章阅读量top100前十名。创作快闪《我和我的祖国》一经发布,就刷屏了青职人的朋友圈,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