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煤矿推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体系化、系统化落地
【年终报道】聚势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常村煤矿推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体系化、系统化落地
今年以来,常村煤矿深入推行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着眼高层引领价值创造、中层管理价值创造、基层实现价值创造三个层面,运用“利润=收入-支出”这一公式,以“收入最大”与“支出最优”为最终目标,构建了“算账”文化管理体系,推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体系化、系统化落地。
在“融”上下功夫
以全面预算为基础,为价值创造确立目标。该矿依据年度工作总结、市场环境分析,确定年度业务目标和生产经营对策,形成生产经营计划。重点编制运营费用、单项费用、新增投入和待定项目“四类”成本费用预算,设置底限、进取和挑战“三阶目标”。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经营管控责任,以季度为周期,动态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科学有效实施滚动预算。
以指标管控为关键,为价值创造指明方向。该矿构建了三级指标管理模式,将反映矿井综合水平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设定为一级指标,分析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划分“安全、质量和成本”三类指标;并逐个分解到专业管辖部门作为二级指标,再细化分解至相关队组形成三级指标。实现了“指标明确、责任到位、全面覆盖”,把生产、管理全要素转化为可衡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促进核心指标持续提升。
以绩效评价为抓手,衡量价值创造程度。该矿坚持目标、过程和结果导向,立足矿井核心业务,构建“A B”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其中管理部门评价将考核指标分为“党建工作、日常工作、中心工作、专项工作和否决指标”五个项目,逐层分解、逐级细化,突出部门的管理效能;基层队组采用“1 3”评价模式,“1”即党建引领,“3”即“安全、质量和成本”三个维度,科学划分KPI和GS指标权重,突出基层队组创造价值贡献度,实现“一队一策”精准评价。
以薪酬激励为杠杆,激发价值创造热情。该矿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各单位各部门工资直接挂钩考核,一线按直接价值创造确定薪酬,二线按服务价值创造确定薪酬,三线按管理价值创造确定薪酬,“三条线”协同发力,实现“价值”与“薪酬”高度匹配,激发全矿上下价值创造的积极性。
在“制”上求发展
常村煤矿围绕“价值成就你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聚焦价值创造,按照“全员化参与、体系化推进、纵深化落实”的思路,从指标管控、对标挖潜、价值创造三大体系和总结评估的工作要求出发,积极构建了“三体系一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运行落实体系。一方面通过指标管控体系设定目标、统计分析、查找问题;通过对标挖潜体系找准差距、选树标杆、赶超一流;通过价值创造体系立项改善、固化推广、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月度总结评估,对三体系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查找不足、制定计划,利用“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各类数据动态更新、实时共享,提高运行质效。
“我们运用‘三体系一评估’体系,在经营管理方面,通过每日指标统计分析,制定出了《巷道排距管控奖惩制度》《电费管控措施》等管控制度,使材料指标费用得到进一步管控;在对标挖潜方面,根据对标先进、对标历史、对标标准三个板块,今年1到11月份,共形成对标提升项目12项,其中已完成项目10项,正在进行的项目2项。输出了《80皮带安装标准》《锚杆打设管理办法》等6项队组制度。”该矿综掘一(3)队队长杨健说。
有了“算账”文化顶层设计的“深耕蓄力”,该矿持续推进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起飞跳跃”。一是探索两低开采,推进安全发展。瞄准“超前治理、精益抽采、风量适宜、无尘环境”方向,明确了低矿压生产和低瓦斯掘进 “两低开采”瓦斯治理目标,实施了“岩巷先行、一巷多用,卸压抽采、立体通风”瓦斯治理新模式。二是优化生产系统,推进高效发展。实施“一优三减”项目,在优化系统的基础上,以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精益生产的角度着手,减采区、减头面、减人员,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聚势蓄力更好地为矿井发展服务。三是开展能耗双控,推进绿色发展。采用无煤柱开采、瓦斯抽采泵站等大型设备精准启停,降低设备空开时间、应用小型风动单轨吊和“煤泥水浓缩——压滤智能负荷匹配联动系统”降低电耗。同时,实施条带充填开采项目,置换32万吨原煤;加快2311工作面离层区注浆,释放储量148万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村煤矿将抢抓发展机遇,深耕“算账”文化,全面加快新时代标杆引领型矿井建设。
(本信息由 刘飞龙 李文龙 发送)
来源:潞安化工常村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