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丨探访物联网“首航之城”无锡:新兴产业如何永立潮头?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产业名片
无锡市物联网集群
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22年,全市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4011亿元,产业规模占江苏的比重近50%,位居全国前列;集聚各领域企业超30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33家。无锡已确立到202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目标。
成链记
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文露敏 陈碧红 摄影 黄潇
走进无锡威孚高科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米长的关键零部件生产线上,只有一名工人。传送带上,柱塞正有序地“排队前进”,机械手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指令”后,逐一进行拧紧、密封测试、外观检查等工序。这条生产线每小时约有200个柱塞下线,效率是纯人工的5倍。
十公里之外,一辆小巴从地铁2号线查桥站驶出。没有司机操控的小巴,红灯停、绿灯行,时快时慢。遍布车身、沿路布设的传感器不断“握手”,成为车辆前行的“眼睛”。在无锡锡东新城,这样的无人小巴有6辆,每天往返于居民区和地铁站。
这里是物联网“首航之城”无锡。2009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拉开物联网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大幕。经过十余年发展,2022年,无锡物联网集群产业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带有“无锡”标记的物联网创新应用项目遍布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座城市。
3月下旬,四川日报全媒体“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采访组来到无锡,试图透过车间、园区、平台等有形的“眼”,观察无形的“网”,解答一个疑问:新兴产业如何勇立潮头、引领浪潮?
如何赋能?
与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太湖之滨,雪浪山麓,走进无锡雪浪小镇,富有设计感的小楼鳞次栉比。塬数科技、中船奥蓝托……这些字样提醒来访者——正如中关村不是“村”,雪浪小镇也并不是“镇”。
雪浪小镇。
无锡物联网产业布局,确定了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感两网”为特色细分赛道,其中,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产业规模最大,占比1/3。雪浪小镇正是无锡工业互联网的“中心镇”:200多家企业在此入驻,汇聚超2000名科技型人才;由镇内企业提供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遍及无锡乃至全国。
为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雪浪小镇名誉镇长王坚看来,大数据赋能制造业,将开辟新的产业赛道。无锡的集成电路、高端纺织服装等产业基础良好,大有可为。
“让焦虑的制造业企业带着需求来,带着方案走。”雪浪小镇副总经理赵铭表示。“雪浪”,不仅是地名,更寓意深远:制造业像浪,奔涌在工业潮头;互联网似雪,覆盖着世间万物。
在小镇南部,采访组看到了无锡首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其由小镇孵化的第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雪浪数制打造。“雪浪云”与双良集团联合开发的混沌能效云平台,可以对公共建筑的前期设备能耗进行采集、分析和优化;与阳光集团合建的“纺织大脑”,能从面料之海里精准“捞针”。
俯瞰雪浪小镇。
雪浪小镇已成为业内知名的“解题人”,服务了中铁装备、兆丰轴承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商飞“数字孪生飞机”等数千个应用场景在此诞生。
“小镇有形,物联无边。”赵铭表示,与传统制造业需要厂房、设施设备不同,工业互联网没有物理界限,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扩大应用,“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
在雪浪小镇所在的无锡经开区,依托“一镇五园”,聚焦工业软件、精密医疗器械和精准医学、智能网联汽车、储能和新能源、集成电路设计和装备产业生态圈,一批项目转化和产业承载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越来越旺盛的需求,让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蓬勃生长。2023年,雪浪小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到31.3亿元,同比增长11%。
算力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小镇内,已建成的雪浪算力中心和英伟达智算中心,将和即将开建的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组成小镇算力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赵铭举例,算力基础设施至今已累计为20多家企业提供算力服务,助力吉利制造业排产优化、银河通用机器人移动优化算法等项目,平均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约28%,为行业增效约18.5%。
如何“感知”?
场景驱动,创造并扩大应用
一辆货车在十字路口左转,几乎同时,它的“数字孪生兄弟”也在另一侧屏幕上“左转”。这样的数据,经车联网运营管理中心分析后,可以帮助调整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让道路更加畅通。
无锡(锡山)车联网运营管理中心。
这是采访组在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看到的一幕。这个车联网的“智慧大脑”,装着锡东新城45平方公里、近300个车路协同路口的交通实时运行数据。
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大量场景,才能为人“感知”。无锡以整座城为“试验场”,累计完成信号灯在线导航、危险预警等100余项车联网应用场景的部署。
锡东新城就是最完整的“实验室”,在这里,车联网基础设施已实现全域覆盖。而车联网小镇一期已聚集80余家头部和创新型企业,涵盖智能驾驶、智能路侧、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即将开工的二期,已有20多家企业预定入驻。
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展示中心楼前,停靠着一辆无人小巴。
2019年,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而车联网小镇在2018年就开始筹划。
“这里紧邻无锡先锋汽车城,我们原本想打造汽车配件智慧新城。”车联网小镇总经理甄鸿波说,紧随无锡物联网产业布局,小镇发展紧急“转向”。
“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既需要单车智能,也要统筹路侧设备安装等工程,前期投入高,应用商业化运营也需要探索。谁愿意来?
政府牵头。2018年,无锡启动车联网(C-V2X)城市级示范应用项目(一期);2019年,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参与这些重大项目,让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吃螃蟹者”,转型成为国内领先的车联网系统服务商。
在天安智联执行副总裁洪涛看来,正是政府引导的城市级车联网建设,给了他们成长为平台型链主企业的机会。
筑巢引凤,本地企业的做强,引来了关联企业入驻。与天安智联协同密切的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无锡设立全资子公司,并积极推动C-V2X应用场景建设和商用落地。中信科智联政府事务总监贾佳深有感触:“产业链协同带来了丰富的合作机会,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化进程。”
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的“应用招商”,已成为小镇特色招商方法之一。2022年落地的仙途智能以自动驾驶清扫车为主业,车联网小镇就协助其争取到了锡山区全域的清扫任务。无人驾驶小巴、自动驾驶物流卡车……从公共运营到商业运营,无锡车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在无锡物联网产业链中,上、中、下游环节占比大约为50%、13%、37%,中游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相对较弱。在车联网产业链,这一“短板”正在补齐。
2021年底,全球首条全自动汽车域控制器产线投产,投建企业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部2020年底才迁至无锡。至今,研发及生产制造空间从1000平方米跃到27000平方米,业绩增长近10倍。
“没有完善的产业生态,我们的产品甚至不可能面世。”车联天下执行董事党建明认为,无锡这座大型的“试验场”,催生了企业的“裂变”。
无锡威孚高科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引导创新
踏上“高原”,再打造“高峰”
3月21日,采访组来到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物创中心”)时,这里刚结束一场产融对接会。
对接会上,资方济济一堂,既有投资机构,也有大基金,而“路演”主角却只有两个物创中心支持的加速孵化类企业。貌似不平衡的资本两端,由物创中心“搭台”促成。“我们投的不是企业,而是物创中心的眼光。”一位投资人直言不讳。
物创中心是无锡市政府2018年设立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一家全新的产业集群促进组织。“已经有了高原,但还缺少高峰。”中心副主任朱寅昊说起中心成立的初衷。
彼时,经过十年左右发展,无锡已集聚物联网企业超2000家,营收超260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全国领先。
但在无锡看来,在核心技术、企业等方面还缺乏“高峰”;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引领发展。
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组织大多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为主,而无锡走的却是“小机构、大合作、产业化”的路子,物创中心兼具政府、企业二者优点——既有公益性和中立性,又有灵活性,拥有自己的研发力量、企业和投资基金。“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间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以第三方中立机构的角色来补上。”朱寅昊说。
具体怎么做?如果将物创中心比作一架在产业赛道上飞驰的飞机,两翼一个“攻研发”,一个“建生态”。
物创中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多家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重点瞄准先进感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三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打造“高峰”;作为全资子公司的尚贤谷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主要“建生态”,按照全市物联网产业链图谱,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企业委托研发、投资融资等,为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筑强“高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无锡本地中小企业多,创新需求旺盛,但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物创中心搭建公共平台,帮助企业有效地对接研发需求。比如,组建由21位两院院士、51位知名专家组成的高层次、多领域集群智库,定期搜集企业的研发需求,推动产学研要素高效汇集和融合发展。
而“尚贤创新工场”则入驻了20来家创新企业。入驻企业经“优选”而定,拥有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技术,但从产品到商品还有一步之遥。创新工场负责提供定制服务,举办专场对接会,对接资源、帮助投融资。
物创中心成立5年来,无锡物联网企业数量翻番,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超70家。这座中国物联网“首航之城”,“高原”基础更强,“高峰”正在显现。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