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实施“三带”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仁化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韶关仁化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坚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以“双创”(创建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县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实施“三带”工程,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乡村振兴发展动能,奋力打造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仁化样板”。

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实施“三带”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仁化样板”

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

实施“带头”工程

聚焦锻造过硬队伍育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重视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更好带领群众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抓好“领头雁”的培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仁化县抓住“关键少数”,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养”工程,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一人一档”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档案125份,每年对村级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大于7天,注重在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村小组长中储备后备干部,并对后备干部实施“入党计划”,努力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两委”干部。全县现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20名,9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参加韶关学院学历提升教育,村(社区)“两委”大专以上学历比上一届增加167人,交叉任职率达96.2%,“三个一肩挑”实现率达98.2%,不断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整体优化提升。

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实施“三带”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仁化样板”

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在城口镇恩村开展“七一”讲党课活动。

二是抓好镇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仁化县在镇街党校开设“乡村振兴大课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邀请挂点县领导、党校教师、部门业务骨干、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等讲理论、讲政策、讲技能、讲经验,并组织党员干部到董塘镇新龙村、江头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实地观摩,达到对标看齐先进经验、不断拓宽工作思路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大课堂”522次,培训镇村党员干部11526人次。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每年统筹100名年度考核优秀指标,鼓励在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县镇干部;统筹100万元绩效,奖励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十佳”农村党组织书记评选,有效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不断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

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实施“三带”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仁化样板”

仁化县在镇街党校开设“乡村振兴大课堂”。

三是抓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建设。仁化县建立驻镇帮镇扶村联支部工作机制,在11个镇(街)成立党总支,109个村建立临时党支部,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择优挑选111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向27个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每季度开展乡村振兴“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活动,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加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建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晾晒成绩”、乡村振兴“督导日”等机制,严格落实在岗考勤、集体学习、工作日志、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切实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广东省首个镇级电商小镇——周田电商小镇投入运营,建成乡村振兴车间5个,吸纳610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48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实施“带领”工程

聚焦夯实产业根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要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仁化县紧扣省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关于“2023年底全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村一策”行动,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因地因村制宜采取“党组织 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目前全县已有87个村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其他22个村均通过入股县牛羊产业园联农带农项目、参与乡村振兴车间建设、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实施“三带”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仁化样板”

美丽乡村新龙村。

二是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仁化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抓牢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之路,不断深化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模式,累计在长坝沙田柚、丹霞贡柑、红山白毛茶、扶溪鸭稻米等产业链上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13个,助力打造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0个、专业镇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9家,建立了柑橘和牛羊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桥镇长坝村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名单,扶溪大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仁化县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环丹霞山、城口省际廊道等多个美丽乡村示范带,并将美丽庭院创建融入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累计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3500余处,形成了“村村竞美丽、户户争美丽、人人齐参与”的浓厚氛围。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打造了董塘镇新龙村、南湖村、河富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董塘镇新龙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带动乡村生态旅游,村民也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农业休闲采摘、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庭院经济致富新路子,助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实施“带动”工程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推动乡村振兴,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组织带动、党员先行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一是提升党群服务阵地。仁化县将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全县12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打造237个村小组党群服务室,织密横到边、纵到底的党群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内容”赋能,围绕“三亮四有”建设,在全市率先创新打造“党群服务·暖心驿站”,今年以来,11个镇(街)、12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开展惠民便民特色服务活动602场,惠及群众17454人次,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群众最想来、最愿意来的地方。

二是提升党员“带动”能力。仁化县全面建强“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以行政村党组织为一级网络,自然村党小组(党支部)为二级网络,党员联系户区域为三级网络,目前已建立一级网格109个、二级网格343个、三级网格3174个。通过党员设岗定责、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职党员到村报到等方式,让党员在网格中亮明身份、认岗领责,主动投工投劳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把网格中的群众真正带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

三是提升“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机制实效。仁化县坚持大抓基层在一线,实行“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和挂点单位包村、县镇干部包户”三包责任机制,推动8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中实现对策共商、难题共解、责任共担,不断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2021年,“民情夜访”工作获评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全省最佳案例之一)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今年来各级党员干部开展“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5665次,共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1308件,凝聚起了基层治理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作者系韶关市仁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杰)

【整理】潘俊宇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