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担使命 踔厉奋发开新局 ——凉山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出愈发繁荣的万千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领航攻坚跨越,如山厚爱激发凉山大地感恩奋进,全州宣传思想文化软实力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担当作为中不断增强。

凉山从脱贫攻坚转战乡村振兴,在各种挑战和压力中一路拼搏奋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场场入心入脑的理论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用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奏响舆论宣传“主旋律”,在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树起文明“风向标”,以一个个向上向善的凡人微光展示时代“新风尚”,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的磅礴力量!

灯塔引航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斗共识

深情似海,厚爱如山。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位于凉山州腹心地带的昭觉县。沿着崎岖狭窄的小路,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与基层干部群众围坐在火塘边话初心、谋出路,极大地振奋了凉山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凉山寄予的厚望和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如灯塔引航,为凉山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州上下持续掀起学习热潮,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凉山大地蔚然成风。

——理论学习常抓常新

州委班子带头,广大党员干部逐光而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学习热潮中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州委坚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头等大事,带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委会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必修课,每年举办读书班,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真学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中央宣传部《党委中心组》刊发了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经验做法。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更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为检验标准,不断在思想上“充电”、党性上“锤炼”、能力上“提升”。

专题党课、专家授课、现场教学、集中研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一场接一场,《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学习辅导读物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理论光辉为这片土地带来蓬勃生机。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2018年4月,“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汉彝双语宣讲队的首场宣讲在昭觉县四开乡开展。活动现场,宣讲队员重温那段“比金子还宝贵”的记忆,深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对群众的一句句真挚关怀,生动讲述了在党中央的关怀和领导下凉山发生的巨大变化,把习总书记对凉山的深深牵挂、谆谆嘱托传递到凉山的村村寨寨……

这样接地气的理论宣讲,在凉山城镇乡村、线上线下已经成为常态。“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汉彝双语宣讲队也被中宣部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到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等重大主题,凉山已构建起集中宣讲、网上宣讲、文艺宣讲、“菜单式”宣讲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大宣讲格局,涌现出“凉山大讲堂”“讲理堂”“红色文艺轻骑兵”“巾帼宣讲”“乡音宣讲”“摩托车宣讲”等一批基层特色宣讲品牌。

安宁河谷到雪域高原,从彝家新寨到藏乡新居,各级各地宣讲队伍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14.6万余场次,覆盖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科学理论教育、武装起来的全州各族群众,激发出改天换地的内生动力,先后打赢脱贫攻坚、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等硬仗,正阔步前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建设的新征程上。

——理论阐释百花齐放

今年2月27日,“学习强国”凉山学习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凉山有了自己专属的理论武装阵地,目前平台订阅用户已突破1450万,“学习强国”平台成为党员群众日常理论学习的“掌中宝”。

真理光芒穿越时空,伟大思想指引方向。

全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各种重要理论读物征订达60.3万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凉山把感恩之心化作坚定维护之力,让忠诚核心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州委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阐释,编制《凉山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凉山州民族文化研究基金规划项目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召开凉山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论文征集活动;编写《大凉山精准脱贫纪实》等一批理论专辑,编印《凉山党建》《凉山社会科学》等理论读物142期;拍摄制作《牢记嘱托圆梦小康 感恩奋进续写奇迹》《矢志不渝守初心接续奋斗启新程》《凉山儿女心向党高举旗帜庆盛会》等一批特色理论宣讲短视频,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进对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凉山欢歌壮大主流舆论,讲述凉山故事

奋进新时代,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迈向新征程,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全州新闻战线聚焦重大决策、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守正创新、勇担使命,讲述奋进中的凉山故事,让主旋律唱响凉山大地。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近年来,凉山日报社和凉山广播电视台矩阵推出了“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实施”等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大主题宣传。凉山媒体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宣传事业中,也不断锤炼“四力”,实现了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岗位价值的升华。

目前,“新闻 政务 服务 互动”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州级主流媒体移动客户端总下载量接近常住人口的50%。凉山日报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特别报道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凉山日报多次获得“全国融媒创新发展最具传播影响力地市党报TOP10”称号;凉山广播电视台《悬崖上的夫妻小学》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和“世界山地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奖”,《大凉山这家人走出4名大学生! 其中2名清华硕士》等一大批稿件成为网红爆款……

——对外宣传出新出彩

从《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房子敞亮,心里更敞亮(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到新华社刊发《山上的放羊娃不见了 凉山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等系列报道,再到中央电视台推出《凉山彝族火把节点燃“不夜城”》等报道……近5年来,中央和省级媒体平台推出凉山各类稿件3万余篇条。《好山好水好成就·凉山|不“凉”的凉山,“暖经济”活力正旺》《四川凉山: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写好幸福“答卷”》《索玛花开幸福来》等多篇报道在中央媒体重要版面刊播,《唱响大运的凉山女孩回到家乡“点亮”魅力火把节》等多篇报道点击量过百万。在庆祝建州70周年和2023凉山彝族火把节期间,关于“凉山”的话题更是频频“出圈”,冲上微博百度抖音、头条等平台热搜榜单。

近年来,凉山聚焦打造“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夏季清凉 凉山真凉”“冬季暖阳 凉山不凉”“遇见美丽大凉山”等特色宣传品牌,邀请中央、省级媒体助力,策划开展“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动车开进大凉山”“我在帮扶一线建新功”“老外做的火把节攻略”等系列主题采访活动,形成了一大批精彩纷呈的图文、视频、海报、音乐、杂志、画册等宣传产品,全网声量持续放大,明显扩大了凉山国际“朋友圈”,也大幅提升了凉山知名度美誉度。

——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清朗网络空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构筑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新风尚。

围绕重大主题,凉山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网络专题专栏,并通过扎实开展“网络中国节”“月城杯”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等宣传活动,展示出彝乡“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奋进姿态和文明形象。为有效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制定“12345”舆情工作法,落实“四个快速”工作机制,累计清理网上违规信息1.4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348个,成功辟除“云南波波伪慈善”“凉山网红虚假助农直播带货”“视觉贫困”等网络谣言,其中,“云南波波伪慈善”辟谣作品被中央网信办评为全国优秀辟谣作品,“污名化凉山”的网络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新风扑面弘扬社会正气,引领文明风尚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地方的进步,得益于文明的成长。

近年来,凉山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文明新风尚,凝聚起向上向善强大合力,文明成为凉山大地最美的风景线。

——文明培育见行见效

曲比史古,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2700米的“云端小学”,用艺体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搭建了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李晓艳,身患罕见病却乐观向上,自学石画技艺,并无偿向残疾孩子和残疾家庭传授技艺;罗色尔,家庭困难却摒弃陈规陋习,一心用教育改变子女命运,培养出2名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和1名“211”大学硕士研究生、1名“985”大学本科生……回首历年“感动凉山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让人热泪盈眶,心生敬仰。

近5年来,凉山7人获评四川省道德模范、3人入选“中国好人”、48人入选“四川好人”、5人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2人获评省级“学雷锋先进个人”,“凉山好人”“凉山新时代好少年”“文明洁美寝室”“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持续涌现。

榜样的力量春风化雨,越来越多凉山人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凉山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34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孩子们课堂外的幸福乐园;“索玛花开幸福来”——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凉山”——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见证感恩奋进的凉山;4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弘扬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省内首个移风易俗单行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2022年5月颁布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凉山,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各类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弘扬热潮,“法治 自治 德治”方式破解高价彩礼的经验受到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凉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拓展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598个、文明实践点3270个。87.5万名志愿者、4931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城乡街道,从健康义诊、免费体检,到改善环境卫生、寒暑期学习辅导,再到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法律维权、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开展志愿服务20余万场次,“靓在乡村”“工哩啦—爱心驿站”“童伴计划”“我为群众办实事——满足微心愿”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文明之花开遍凉山大地。

——文明创建全域全员

繁忙的交通路口,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前行;市容环境干净整洁,街头景观小品惊艳亮相,小巷空白墙变身公益宣传文化墙;“红马褂”“蓝背心”等文明劝导志愿者散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截至目前,全州已创建全国文明单位9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全国文明校园3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州、县两级评选“文明(五好)家庭”6500余户。

在追求文明的路上,凉山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个豪情满怀、文明向上、宜居宜游的新时代之城正阔步走来。文明,已经成为凉山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百花绽放厚植文化底蕴,共建多彩家园

“一场唯美浪漫与地方特色兼具的视听盛宴”,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凉山录制播出后深受海内外观众好评,晚会结合凉山浓郁的民族特色,融亲情思念、家国情怀、民族文化于一体,让人耳目一新。

201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凉山为分会场,2020“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凉山,“2023东西南北贺新春”在凉山录制,节目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凉山点赞!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州委确定的打造四川文艺副中心、建设文旅强州 目标,坚决落实《关于创建四川文艺副中心加快新时代文化强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凉山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自觉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激发了凉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强大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凉山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创新赋能

深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考古和阐释利用,留住历史文脉,一直是凉山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致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保护修复古南方丝绸之路、古镇古村古寨等遗址遗迹,推动盐源老龙头、西昌汉晋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凉山传承保护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州非遗传习体验基地、普格阿都历史文化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博物馆中,凉山提升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举办青少年书画传习大赛,引导广大青少年赓续中华文脉,凉山坚定了文化自信;通过实施会理市长征文化传习社区、冕宁县红军长征民族团结纪念馆等一批项目,凉山传承发扬了红色文化。特别令人自豪的是,凉山充分挖掘11个乡村振兴帮扶县脱贫攻坚故事,不断完善三河村、火普村、悬崖村等文旅设施和业态,弘扬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打造出党史教育实训新基地,为民族团结凝聚起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彝海结盟》在央视热播,播出期间收视率持续领跑全国黄金档,荣获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十二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四川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用文化艺术见证伟大时代、展现凉山形象,凉山成果丰硕。

成功举办2023首届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吸引百余名业内专家齐聚凉山、共襄文艺盛典。承办中国(四川)首届民族音乐周、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举办凉山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大凉山戏剧节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激发文艺创作热潮。民族歌剧《彝红》在国家大剧院公演,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银奖;舞蹈《我的弦》荣获中国群星奖、《生在火塘边》《永远的诺苏》等荣获“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最高奖;散文集《檐上的月亮》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歌舞剧《山岗上的歌与舞》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四川省文华奖;首部彝族母语艺术电影《我的圣徒》获得第二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国产新片奖、第十届韩国安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音乐《阿依妞》《桑机把呷》等获四川省群星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近年来,电视连续剧《索玛花开》在央视一套播出,民族歌剧听见索玛》、歌舞剧《火塘》、舞蹈《那一支口弦》、歌曲《金不换银不换》、报告文学《悬崖村》、实景剧《阿惹妞》等一大批文艺精品脱颖而出……每一件,都彰显出凉山文艺的独特魅力、释放出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惠民春风化雨

近五年来,全州整合投入资金8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328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72个民俗文化坝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224220场次,译制200部彝语电影,其中,《三少爷的剑》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优秀作品技术一等奖(彝语),《长津湖》获得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最佳作品奖。持续培育和擦亮“书香凉山”全民阅读品牌,建立一批具有本土文化元素的城市书吧和图书角,成功举办“2023天府书展”凉山分展场活动,覆盖全州的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城乡阅读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大凉山戏剧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广泛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凉山惠民音乐会”“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看电影、读夜校、跳“达体”……群众基层文娱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也更加文明。

——文化产业蹄疾步稳

走进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游客中心,“百年光影——建川电影文物展”正在展出。作为国家级文旅项目,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将建成世界级的电影博物馆群、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项 目、高山堡乡村振兴文旅项 目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带动下,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文化企业 从2018年 的1566家增 长到2023年的2609家,总数、规模同比增长56.6%和100%。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6户、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49.1%,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天地颂》《大凉山戏剧节网络平台(五彩云霞)》《西昌市大石板乡村音乐节》等一批项目 获得国家、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文旅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凉山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休闲度假、节庆赛事、特色民宿、航天体验等特色文旅产业项 目,奋力打造全域全时阳光康养旅游走廊、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航天旅游目的地,盘活用好了优质文旅资源,开创了文旅强州建设的全新局面,迎来了文化繁荣振兴的又一个春天!

再谱华章新形势新任务,新气象新作为

回望过去,信心充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今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提纲挈领,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定向、正本清源,并发出了前进的号召。

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凉山已锚定新的奋斗目标。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建设“两区三地一粮仓”,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切实担负起为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凉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凉山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埋头苦干、拼搏实干的工作作风,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文化强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凉山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