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尤其是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 不仅直接影响到该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且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因此,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农业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部分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离现实发展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三农”工作的推进。因此, 客观分析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对于推动农业乡镇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农业乡镇是指以发展农业及相关产业为主的乡镇, 大约占到全国3.5万多个乡镇的60%以上。这些乡镇不仅是全国的产粮基地, 也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 为我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村级干部队伍是农业乡镇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 也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1]农村盛传一句俗语, “农村富不富, 关键看干部”。因此, 在“三农”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新形势下, 加强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为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现选取京山县罗店镇这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作为研究对象, 从该镇的村级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罗店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罗店镇位于京山县东北部, 是全国百强产粮大镇。1998年在全国百强产粮大镇评选中, 位居全国第98位。该镇现辖66个村, 445个村民小组, 2个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8.4万人, 耕地面积12万余亩, 近年来, 罗店镇采用“转型升级”的方式, 改造传统农业产业, 使全镇农业产业实现整体提升, 阔步行进在“建设现代农业强镇”大道上, 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 罗店镇共有66个行政村党支部, 2014年10月村级换届选举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220人, 其中村党支部书记66人 (全部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 , 村“两委”班子成员154人。从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现状看,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 领导班子团结合作。
从总体上来看, 各村“两委”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坚强, 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比较强, 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 出色地完成好各项县委、乡镇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 能带领群众维护稳定、致富创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尤其是后进村阿汝村和龙门卡村支部书记由优秀乡镇干部担任以来, 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组织、领导、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狠抓党员和群众思想教育入手、不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 狠抓党的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党员群众思想觉悟, 狠抓惠民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项目优先向马岭村倾斜力度, 不断让群众感觉到党的各项政策的实处。通过任期三年内不断的努力, 马岭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有很大提高、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很大加强, 群众参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升, 马岭新农村社区已建成京山县乃至荆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二) 班子结构合理优化。
自2011年罗店镇村级换届选举以来, 通过加大农村一技之长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 积极推行“二推一选”, 进一步优化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结构。在2014年村“两委”换届后, 罗店镇66个村党支部中, 共选配了66名村支部书记, 154名党支委, 平均每个村党支委3名, 班子没有缺员现象。领导班子成员呈现老、中、青相结合, 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文化程度有新提高。在220名村“两委”班子中, 年龄35岁以下的有6人, 35-50岁的有123人, 50岁以上的有91人;文化程度上, 大学 (含专科) 11人, 高中91人, 初中及以下的有118人;男性152名, 女性68名。
(三) 班子地位巩固提升。
近年来, 罗店镇一直把选好配强村级党支部领导班子作为基层党建重要工作来抓, 对“软、弱、散”, 群众威信低的作为后进班子来整顿, 把一些政治上立场坚定、工作上有本事、处事上有办法、手段上有创新、思想上有上进、群众中有威信的年轻党员选进班子, 为村两委班子选举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2011年村级换届选举以来, 选派县直机关领导和乡镇干部分别到后进村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通过他们在机关工作、文化、市场、人缘等优势, 大力实施“三抓三促”, 既:抓教育促解放思想、抓项目促改变民生、抓维稳促经济发展”, 使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有很大的改变, 新农村建设落实的项目逐渐增多, 党的惠民政策更加贯彻执行, 群众得实惠不断增多, 村“两委”在群众中地位不断巩固提升, 群众对乡镇下派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帮扶单位人员的欢迎程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
二、罗店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虽然罗店镇社会局势日趋稳定、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村级干部队伍也较为稳定, 建设富有成效。但由于农业乡镇村级干部的维稳任务繁重, 经济、文化基础差底子薄, 封建落后思想还根深蒂固, 村“两委”班子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 村级干部后继乏人。
一方面, 在一些偏僻、边远村, 由于交通信息封闭, 资源缺乏, 生产技术落后, 群众思想封闭, 接受新生产方式能力差等原因, 有相对适合培养村干部的好苗子, 但因群众工作难做、难管理、难组织等原因, 不愿意当村干部;另一反面, 在一些信息交通相对方便、离边贸市场、离县城近的村, 出现了劳动力、能人、有文化的男女青年选择出去创收、经营、不愿意当村干部。这些村有的缺乏村干部后备人选, 有的不愿当村干部, 有的担心当了村干部耽误创收经营, 有的干部人在家、心在外、工作消极。
(二) 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近年来, 罗店镇村“两委”干部虽然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干部作风建设等专项活动的学习, 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仍不够先进, 工作方法仍不够灵活, 为民服务的观念不够强。2014年10月村级换届选举以来, 罗店镇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优化, 但是在村“两委”干部中只有5%的具有大学学历, 仍有53.6%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 导致他们党的政策宣传能力偏低、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协调服务意识不够强, 领导班子也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 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 虽然村级干部队伍规范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但有些运行机制缺乏, 仍然存在部分村的“两委”干部只有“一把手忙、一把手转”的现象, 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协调配合村党支部的意识不够强, 任职而不履职的现象仍然存在。农业乡镇普遍存在财政税收不多, 村干部工作压力大, 待遇低, 少数村干部工作存在应付的思想, 其中一些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履职还不如上岗履职党员, 还有一些村干部的发展意识差, 不思进取, 按部就班, 特别是发展集体经济上欠思路,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不能起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此外, 个别村级班子集体的组织活动开展不及时, 有关工作程序不规范, 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于罗店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 针对对如何加强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 完善村级干部队伍选拔机制, 面向社会多渠道选贤任能。
要坚持善于“发掘人才、敢于用人”的原则, 针对现任村“两委”领导班子整体文化水平低, 在群众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能力偏低的情况, 要探索和实践改变过去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都在村民中选举产生的方法, 要立足本地, 面向社会, 开拓选用人才的新路, 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干部。一是建立村后备干部库, 着重对那些年青有为、工作责任心强、发挥作用好, 群众反映好的优秀党员列为培养对象, 指定专人负责培养, 采取“一帮一”的办法, 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本领, 有计划有目的地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 经过培养考察, 把那些表现好的年青有为的党员推选进领导班子, 实行有效的新老接班。二是外返外聘, 通过对本地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摸底, 摸清村里在外的能人, 作为外返外聘的干部对象, 采取穿针引线、说服引导的办法, 聘用他们回乡工作。这些人选必须是当地人, 熟悉本村情况, 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 有事业心、责任心, 有开拓创新精神, 有工作经验, 有热爱家乡观念和奉献精神的人。三是选派优秀机关干部进“两委”班子。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和选派“县直和乡镇机关驻村干部”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 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优势, 在村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搭平台, 使其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努力帮助大学生村官、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下派驻村干部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帮助后进村进行带班培养后备干部, 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 强化村级干部学习与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对于农村乡镇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中, 要注重“三结合”方式, 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2]一是实际与实效相结合。乡镇党委应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际, 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研究教育培训内容。通过会议培训、流动授课、原任村领导班子传授经验等形式, 提高新选配村级干部对村务、党务、财务工作的熟练, 强化其经济知识、市场规则、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并力求通俗易懂、直观形象, 使其能够受到全方位的培养, 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二是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交流相结合。农业乡镇村级干部的培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村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或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进行培训, 让大家吸收新鲜营养、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鉴先进省市经验, 有效指导本地工作。[3]同时, 采取科技、文化、卫生、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请进来的模式, 帮助指导本村调整产业结构, 传授种植、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在村里种下请进来人才的好苗子, 进一步开阔他们的视野, 学习先进经验, 激发创业干事动力。三是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建立岗前培训制度, 对新任职的村级干部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培训。同时, 规范在岗培训, 对在职的村党支部书记, 要把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计划,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计划, 对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培训, 村级一般干部每人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通过多方面对村级干部的培训、锻炼、考察, 使他们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 知识面越来越广, 工作能力越来越强, 造就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农村工作生力军。
(三) 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 确保村级权力规范运行。
对于广大农村而言, 村干部的职权行使直接面向一线群众, 涉及面广且影响力较深,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 方能确保其规范有序运行。一是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乡镇党委要结合镇村两级的重点工作, 制定出台相应的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 年初把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村干部身上, 明确分工, 分头抓落实;支部成员实行包组、挂户帮扶责任制, 具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年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打分。二是完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要完善任期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进行定期审计。[4]坚持对集体经济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集体资产变化情况、债权债务情况以及其他需要审计的情况进行适时审计, 对村执行村务公开制度情况的检查监督, 保证村级财务、集体企业和土地承包、群众往来账目、村干部报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群众关心和要求公开的事情公开到位。同时, 要通过健全落实谈话、函询、诫勉、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做到经常“体检”、提前“保健”、及时“施药”, 让村干部真正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5]三是完善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坚持每年年终, 先由村干部向群众大会进行岗位履职情况述职, 然后向群众发放民主测评表, 再召开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 结合对村干部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相挂钩, 并作为年内优秀评比的重要依据, 表彰先进, 批评教育后进, 促进党支部的自身建设, 增强党的先进性。[6]同时, 要以完善考核奖励机制为突破口, 推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 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和待遇, 对领办企业或基地、发展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 同时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优惠等政策, 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原标题:农业乡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京山县罗店镇为例
作者简介: 李威, 湖北安陆市人, 管理学硕士, 助理研究员, 京山县罗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管理与农村区域发展。
来源:南方论刊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