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通报)

网格化管理是大数据时代与治理现代化的刚性需求,是城市社会发展整体化布局的综合把控,也是区域党建基础与党建特色的合理统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伴随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愈发明朗的发展趋势,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型应运而生。因其格块化管理聚点成面、在数据信息收集方面潜藏巨大优势,有助于统筹管理、优化服务。

党的领导是加强和改进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根本保证。推动网格化治理的实践探索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是网格“林立”“流于形式”、力量分散、多头对接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序统筹整合各部门各方面资源力量,坚持网格“塑形”与党建“铸魂”双管齐下,以党的组织体系优化网格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真正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着力破除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着力打造边界清晰、覆盖全面、联动协作的网格体系,稳稳托住基层社会治理的“底盘”。一是进一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把网格化管理纳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基层干部队伍作风、推行村民自治等工作中,从根本上破解基层网格化管理诸多难题。二是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新模式。不搞“一刀切”,不强制“面面俱到”,有针对性地引导基层从法制宣传、平安创建、便民服务、化解矛盾、村民自治等方面选准工作切入点,夯实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基础,实现群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更大程度地激发群众自觉配合和参与的热情。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激励和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积极有序推进信息化管理,及时动态掌握和推进工作进展。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按照“便于管理、便于集中、便于服务”的原则,依据社区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基础好坏等情况,将辖区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成立相应党小组,要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完善网格党组织覆盖面积,让党的组织建设密布基层,便于社区党组织利用、组织人力优势,准确把握居民关切点。同时,注重谋划特色网格党支部,可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楼宇共建、挂靠管理等方式,把“两新”党组织纳入社区网络化管理,形成了纵横到边、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网格化党组织体系,注重网格内各类党组织的帮带效应,选派党建指导员互动交流,构建相互衔接、联动共治的网格党组织集群。一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居民信息台账,实现基层治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二是依托党员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实现工作重点从管理向向服务向的转变;三是充分利用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联盟单位职能、行业优势,实现工作资源由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的转变;四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实现工作决策从经验型向民主型、科学型转变;五是引导拓展党建工作参与主体,将党建工作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将党建工作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延伸,实现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转向更为开放。

深耕小网格,扎实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慧化赋能,让“小网格”更好发挥治理“大效能”。在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途径是统一的。要厘清城市社区职责事项,继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一是要推选政治上过硬、服务本领强、群众信得过的老党员、小组长等担任微网格员,构建乡村治理基本格局,实现“网中有党、格中有员、人在格上、善治为民”。二是进一步拓宽联系选民渠道,凝聚为民先锋力量,形成“群众提事、网格听事、代表议事、组织办事”工作闭环。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开展“代表进网格、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抓好森林防灭火、矛盾纠纷调解、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干部齐治、代表共治、村民自治的基层治理新蓝图。三是实现划小社区、划多阵地、划短距离、划清底数、划全功能、划明责任、划活资源、划实考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工作力度,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