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坐落在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的甘祖昌干部学院。

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学员体验农事劳作。

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村民自编自导自演采茶剧《并蒂莲花》。

【题记】

说起干部学院,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高大的围墙、齐整的学校式建筑、严肃的校园氛围……而在甘祖昌将军故里的这所干部学院,却与众不同。两年来,萍乡市在这里对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探索,创办了——

A

放弃“圈地建楼搞培训”传统模式

萍乡,一片红色沃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此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萍乡,一座精神富矿,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龚全珍不忘初心的故事感动全国。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对甘祖昌、龚全珍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省委书记刘奇在萍乡市调研时要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加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传承弘扬甘祖昌将军严于律己、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永葆本色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如何传承?成为萍乡市的一道必答题。如何破题?却引发了当地一场激烈争论。

有人认为,按照过去建设干部学院的一贯做法——“圈地建楼搞培训”,建好房子、请来老师、招来学员,即可开门办学。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表示,一是办学成本太高,增加地方的经济压力;二是办学特色不突出,很难提升影响力;三是辐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小,百姓得不到多少实惠。

“对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开展专题研究,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多方分析各种办院模式的优劣,多次奔赴全国各地学习取经,2016年底最终决定在甘祖昌将军的老家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建设一所开放式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萍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裴鸿卫说。

然而,把培训基地的主场放在村里,困难接踵而至。

首先是村容村貌整治。2016年的沿背村,还是贫困村、空壳村、软弱涣散村,由于百姓对情况不了解,对有限的宅基地异常看重,征地拆迁成为头等难事。“只要能把培训基地建好,不仅能传承甘将军的精神,还能带旺人气,办民宿、办农家乐、卖土特产都可以挣钱,培训基地犹如‘印钞机’,你们脱贫致富指日可待。”在动员大会上,裴鸿卫对村民说。当时,市、县、镇、村各级领导干部几乎天天上门入户做工作,反复描绘建设培训基地带动发展的光明前景。在干部的不断动员和百姓的逐渐理解下,从当年6月到9月底,沿背村拆除了2万余平方米猪牛栏、厕所、违章建筑等,清理修缮了甘祖昌故居等多个现场参观及教学点,沥青路铺到每家每户门前,行道树栽起来了,停车场建起来了,村庄美起来了。

其次是培训课程开发。为了讲好甘祖昌、龚全珍的故事,萍乡市从机关、党校、学校等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课程开发团队,由甘祖昌、龚全珍身边人和乡亲、专家一起讲。首批抽调成员之一、莲花县教研室郭金梅回忆说:“在广泛收集、整理甘祖昌、龚全珍的先进事迹材料后,开发了第一堂党课‘薪火相传·信念永恒——沿背红色印记’,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试听,共同修改、打磨。”为丰富课程形式,还编排了红色教育题材采茶剧《并蒂莲花》,该剧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村民白天种地、打零工、上班,晚上聚集祠堂,用浓浓的乡音、真挚的感情演绎着甘祖昌、龚全珍的感人故事。特别是村里的孩子三五个一组轮流上场演出的设计,让孩子们锻炼了胆识,锤炼了精气神,从小种下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

再次是吃住如何保障。培训基地建在村里,学员吃住只能在农家,但村民却不愿意。“改善住宿条件,需要资金投入,万一一阵风,岂不打水漂?当官的哪会住在农民家,不是作秀吧?”这些顾虑,在沿背百姓心中普遍存在。“摸着石头过河,学习景区办民宿的做法,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村民,对现有住房进行改造,让学员吃住在农家。”坊楼镇党委书记周晓涛说,当时县里拿出政策及资金扶持,鼓励首批15户村民建起了民宿,村民在半信半疑、等待观望中准备迎接首批学员。

2016年10月13日,培训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学员——萍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心组在坊楼镇参观红色革命旧址、踏看将军水库、瞻仰甘祖昌故居,开展农事劳动,住民居、访民情,听党课、看采茶剧。萍乡市委书记李小豹在此次专题学习时说,挖掘好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在打造精品课程、建强教育阵地上下功夫、求突破。

“市领导住在我家,随和地与我们交流。询问家里多少人?收入怎么样?对建设培训基地有什么看法?”回忆当初的情景,首批民宿主谢金生依然很激动,“没想到领导一点架子都没有,更没想到领导对我们的关心这么细致,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办好培训基地的坚定决心,看到了沿背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B

开放式培训接地气有人气

听群众讲、向村民学……2016年10月18日,萍乡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党员干部走进沿背,开展专题学习;7天后,莲花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也把学习课堂搬到了沿背;当年年底,萍乡市各县区、市直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来到这里,触摸、感悟甘祖昌、龚全珍的精神。

“没想到这种模式效果这么好,学员纷纷表示接地气、受教育。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强烈的责任感推着我们向前走,必须努力办好培训基地。”莲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俊江告诉记者,“一盘更大的棋”随即落子。

2016年11月22日,莲花县专门成立坊楼镇沿背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红色校园、绿色家园”的理念,组建甘祖昌干部学院,力争把沿背村建设成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全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7年1月11日,萍乡市编办批复,在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加挂“甘祖昌干部学院”牌子,甘祖昌干部学院为市委组织部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018年12月10日,省编办批复同意甘祖昌干部学院为中共萍乡市委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加快发展之路全面铺开。

目前,来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党校的20余人,以借用、聘用等形式成为甘祖昌干部学院“元老级”的教职员工。萍乡市编办副主任、市委组织部驻甘祖昌干部学院工作组组长吴竺,2016年10月来到沿背工作,亲眼目睹了学院两年多来的点滴变化。“发展好不好,从抽调人员的表情可以得出答案:最早是哭哭啼啼不想来,接着是半拉半就勉强来,现在是主动要求积极来。”吴竺笑着说。

好,体现在精品课程直抵人心。萍乡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一批党史研究员和教育专家,组成红色课题研发团队,推动深厚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感悟初心课程体系。为讲好甘祖昌的故事,将军生前工作的新疆军区先后派驻军代表9批33人次参与学院共建和教学工作,并成立了新疆军区军代表办公室(军地融合工作部),在全国首创驻地军代表制度。新疆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任祖林,吃住沿背村35天忙备课,他说“甘将军的精神是延续的,我们要把将军在新疆军区的点滴事迹融入教学内容。历经30多次修改,推出了《初心永驻,信念永恒——追寻甘祖昌的印迹》访谈式党课”。新疆军区保障部张红英、韩素婷等,更是长住沿背村达100天,作为党课访谈嘉宾为学员授课59场。目前,学院已开发《薪火相传·信念永恒——沿背红色印记》《甘祖昌将军的家风》等访谈式互动课程,《并蒂莲花》《三女跳崖》等情景教学课,《一座桥变十二座桥》《伍婆婆送三子参军》等33堂现场微党课,《这样一位将军》《老阿姨》等音像教学课。

在《薪火相传·信念永恒——沿背红色印记》一课中,主持人以现场互动访谈的方式,分别访谈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原馆长吴栋山、甘祖昌将军的外甥李昔林和外孙媳妇贺娟。“为了这一支枪,沿背村群众用生命守卫,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吴栋山在主持人的提问下,将由一支枪发展起来的莲花地方武装的故事娓娓道来。“甘将军对你特别严厉,甚至让犯错的你罚站军姿,你能理解吗?”李昔林从小在甘将军身边长大,通过他的讲述,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甘将军形象愈发生动。“你觉得将军家庭有什么不同吗?”贺娟嫁进甘家后,一直和老阿姨生活在一起,在老阿姨的教育熏陶下,也加入助人为乐的队伍中,传承与弘扬一心为民、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采茶剧《并蒂莲花》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时甚至一天演出多场,目前已演出428场。舞台上,一个个农民演员用质朴的表演,诠释他们对甘祖昌夫妇崇高的敬意;舞台旁,LED屏幕里播放着演员们唱的台词;舞台下,拉着二胡、敲着锣鼓的老师傅们用心配乐;观众席上,党员们聚精会神,动情之处报以掌声。“舞台虽简陋,演出却很精彩。别看演员都是村民,一招一式却很认真、很专业,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通过村民形象生动地演绎,时而引得观众掌声阵阵,时而让观众热泪盈眶。这堂生动的党课就是一面镜子,教育我们讲党性、守规矩。”有学员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的内心感受。

好,也体现在吃住民宿增进干群感情。学院没有建设专门的学员宿舍、食堂,通过“村民自营 学院指导”的模式,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民兴办“培训民宿”。学院和村里共同成立民宿发展合作社,实行“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统一验收挂牌、统一配送床上用品、统一派送学员、统一结算收入”的管理模式,并邀请专业院校和酒店宾馆的专业人士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土鸡、土鸭、绿色蔬菜,这是地道的农家味道;住得温馨、吃得放心,这是学员的普遍评价。为让学员切身体验当年甘祖昌回乡务农的劳动生活,学院专门开设了采茶、做豆腐、种菜、种田等“追寻初心·体悟将军农民精神”系列农事体验教学活动。学员通过参与农事体验活动可以获取“工分”,并凭“工分”兑换相应的农产品,享受劳动的成果。“这种安排,让学员和村民一起扛起锄头干农活,一张桌子吃农家饭,一条板凳聊家常,真正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受到了艰苦奋斗、忆苦思甜教育,又与群众走得更近了,对群众感情更深了。”广东省中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丽娴说,在甘祖昌干部学院培训的经历特别难忘。

好,还体现在学员数量与日俱增。两年多来,学院已接收来自北京、新疆、四川、上海、海南、广东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部委、国企、省直部门等730余个班次3.2万余名学员。2018年11月26日至27日,学院迎来了首批外籍学员——坦桑尼亚警察院校师生,开启国际化教育培训新篇。2018年初,由甘祖昌干部学院组织策划、参与拍摄的以甘祖昌将军龚全珍老阿姨事迹为题材,获评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的电视连续剧《初心》上映后,更多学员和群众慕名而来。

C

独特之路引发“蝴蝶效应”

冬日的沿背,小桥流水恬静悠然、农家小院袅袅炊烟。南溪河畔的休闲长廊,一批批学员参观学习,一拨拨游客闲庭信步。两年来,学院探索出一条学院、学员、群众互促共赢的新型教育培训“三元互动”新路径,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增强,办院成效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首先是让学员得到很好的党性教育。“过去参加培训都吃住在宾馆,在这里和村民住同一个屋檐下,容易拉近距离,了解民情”“土地最诚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不得半点虚假;农业生产,能充分培养与体现实干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现场教学,情真意切”“我觉得《并蒂莲花》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这是反馈表上学员们留下的一句句肺腑之言。

学院把绝大部分教学课堂设在当年甘祖昌回乡当农民时带领乡亲们建好的水库和桥梁、绿化的山岭、改造的冬水田,以及周边的红色资源所在地,并以“见物、见人、见精神”的顺序设计教学内容,让学员身临其境,感悟峥嵘岁月、走进将军心路历程,让学员的心灵在历史和现实碰撞中受到强烈震撼。随着教学课程的丰富、形式的多元,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学院形成了独特的办院模式,即“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在体验式教学、艰苦式教学、访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中,感受初心主题教育、增进党群干群感情、焕发红色时代基因、帮助老区脱贫攻坚。”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原巡视员、副院长王文才认为,萍乡在沿背村打造这种课堂在田野、宿舍在农家、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以及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全国独有的,非常有价值。

其次是放大红色培训效应。学院立足沿背,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发展,已经引发了“蝴蝶效应”。坊楼镇江山村,甘祖昌带领村民修建水库的地方,学院在充分挖掘江山村的红色文化资源后,建设了沿背村之外的又一个教学点,安排学员在江山村学习、吃住。这种模式称为“随营学校”,将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红色景点全部纳入“随营学校”辐射范围,“随营学校”由当地农户提供房间,学院配送被褥,学员自背行囊,真正做到学员走到哪里,学院就办到哪里,培训就进行到哪里。

目前,“随营学校”已在莲花县六市乡海棠湾村、良坊镇田心村,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等地“开营办学”,并计划在全市范围及周边地区建设20个“随营学校”。学院还发挥赣湘交界的区位优势,与韶山、长沙等周边红色培训机构对接,积极融入井冈山红色培训板块,打造了“韶山—长沙—安源—莲花—永新三湾—井冈山”湘赣两小时红色培训圈,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韶山管理局等构建了互送学员、互为支撑的良好关系,建立了长期合作共享机制,构建“湘赣红色培训联合体”,极大拓展了学院发展空间。

办院成效还体现在带动村民致富上。学院的建设发展,促进了乡风民风、村民精神面貌的巨大转变。周秋莲,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为了给儿子看病,背了30多万元债务。可她在家干农活,丈夫在外打零工,不知何时能还清债务。2017年初,学院了解情况后,鼓励周秋莲办民宿,但她由于自卑,害怕跟外界接触,一直存在畏难情绪。在学院和村干部的悉心指导和全力帮扶下,周秋莲终于鼓起勇气一试。随着学员和游客的增多,周秋莲慢慢开始和他们交流,了解乡村外的大世界,几个月下来,她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最多的一个月,周秋莲家民宿收入过万元,两年下来,她还了一大半债务。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沿背村加大了土地的流转开发力度,兴建了恒温农业大棚基地、皇菊种植基地、芍药基地、石斑鱼养殖基地,走上了农业产业化之路。

沿背村主任苏根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辆接送学员的大巴车,去年带来90万元的收入;销售生姜、莲子、薯粉等土特产,收入20万元左右;合作社经营民宿收入约30万元,这是村集体的收入。更多的实惠体现在百姓身上,目前开办民宿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13家,最高的达23万元。学院的发展,让当地村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路,七成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像周秋莲一样的贫困户,更是看到了脱贫希望。目前,沿背村已发展民宿55家,2018年产生经济效益164万元,户均收入接近3万元,比2017年增长20%,比2016年增长近5倍;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0万元,比2017年增长2.3倍,比2016年增长23倍,比2015年增长131倍。

很显然,群众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都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投入到学院的建设发展上来,因而这所没有围墙的学院其实拥有最坚固、最能保障安全的“围墙”。

【结束语】

如今,甘祖昌将军已经去世30多年,龚全珍老阿姨也已是耄耋之年,但走进老将军和老阿姨曾经奋斗过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精神。将军故居里、将军水库前、将军劳作地,一批批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满怀期待而来,满怀收获而去,这来去之间,老将军和老阿姨的感人故事在流传、崇高精神在弘扬……(罗德斌 骆 辉)

(本版图片由甘祖昌干部学院提供)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