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快资讯】植物诱变育种新高度:第一届亚太植物诱变育种协作网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

      7月22日-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亚太植物诱变育种协作网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召开。长江大学校长冯征、荆州市副市长孙玉秋、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处处长翟琳、作科所副所长刘录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录祥研究员作为中国国家代表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会议期间,各国家代表和观察员围绕协作网建设、植物诱变育种新技术新方法、植物诱发突变与现代生物技术、国家与区域诱变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展示了本国/区域植物诱变育种最新研究进展和成功范例。在全世界利用诱变技术育成的3246个植物突变新品种中,亚太区域贡献了2000余个,占比超过60%,其中又以中国育成的突变品种数量最多。大量优异的作物突变品种,例如越南水稻品种Khang Dan、泰国水稻品种RD6和RD15、印度花生品种TG26、印尼高粱品种Pahat、巴基斯坦棉花品种 NIAB-Karishma和绿豆品种NM-2016、马来西亚香蕉品种Novaria、中国小麦品种鲁原502等的培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成员国和本地区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会专家就加强亚太植物诱变育种协作网(简称MBN)框架下的植物突变种质资源交换、突变技术平台共享、突变新基因挖掘与利用、青年专业人才培养、联合项目申报和MBN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荆州倡议》。 

微信图片2_20190731151127.jpg

      会议确认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三个国家为MBN常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国,中国为首任主席国,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录祥研究员担任第一任主席,任期两年。会议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MBN研讨会,第二届将于2021年在马来西亚举行。

      据悉,在2017年印度尼西亚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研讨会提出的巴厘岛倡议中,建议成立区域协作网,以提高本地区植物诱变育种效率。此后,在2018年国际植物诱变育种与生物技术大会期间又进一步深入讨论成立协作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019年5月在维也纳IAEA总部召开了协作网筹备专家组会议。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诱发突变技术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4_20190731151310.jpg

      研讨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FAO/IAEA)核技术应用联合司提供技术指导,作科所主办、长江大学承办,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项目协办。来自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13个成员国代表,澳大利亚、古巴、塞内加尔等3个国家观察员代表,FAO/IAEA联合司植物遗传育种科官员和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以及国内从事植物诱变育种的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2019-07-31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