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路径(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路径研究)

原标题: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党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二者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政为核心,切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坚定高质量育人工作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卓越建设者的必然选择。依托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政治意识、锤炼学生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夯实理论,创新协同育人工作理念

要想取得精准育人、高质量育才的融合实效,需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而非“貌合神离”下的各行其是,从而巩固党建主阵地、提升思政实效性。因此,高校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党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夯实理论。一方面,高校应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以党委为领导,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党政领导班子应带头讲党课,借助“三会一课”、生活会和党日活动等武装头脑。另一方面,高校应在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平台推出融合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帮助全校师生提升理论素养,坚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此外,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应与思政教育负责人共同制定针对教育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的考核制度,定期考察教育工作者思想动向、理论知识储备及其对最新党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结合考察结果,对考核成绩排名靠前的教师给予表彰,对考核成绩排名靠后的教师给予适当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在思想层面提升高校教师对协同育人的重视程度。

理念先行。一方面,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理念应厚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中,切实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协同育人理念的认同和支持,加强党委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使党委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能。对此,高校应加强党建宣传,普及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关内容,强化全校师生对融合实践的认同。另一方面,高校应制定融合教育沟通机制,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机制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明确各责任主体分工,确保各融合实践措施得以顺利推进。此外,高校应定期组织党建人员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参加学术研讨会、教研工作会、教改工作会议等,推动教育主体协同化,顺势强化教学主体的融合教育理念。

打造课堂,创新协同育人工作模式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育人实效性的提升,除了需要发挥好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外,还需要守好育人主渠道,打造融合育人课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联结在一起。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应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在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制定融合实践课堂教学目标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明确高校融合实践的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实现党性修养与道德修养的“双提升”。同时需根据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和学习习惯,筛选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教学手段,打造兼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特色实践课程。例如,高校党组织书记与党组领导班子要带头走上讲台,为学生讲好红色故事,包括理论宣讲与时事政治解读等。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方式,借鲜明的红色故事帮助学生打造集教育性、互动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融合课堂。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融合实践手段,举办线上红色讲堂、开设红色论坛、开发红色理论学习APP等,努力搭建辐射范围广、认同度高的网络主流教育新平台。此外,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党史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将“填鸭式”教育变为实践性教育,推动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搭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高校应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确保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全面、有序、高效推进。高校应积极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深化党建部门与思政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提升融合育人实效性。

落实党组织帮扶机制。高校党员干部队伍与思政教育队伍应深化认识,明确二者教育使命与教育职责的一致性。高校党建干部应自觉与思政教育队伍形成协同育人的思想共识,组织召开育人工作会议,发挥党员教师的服务功能和联系功能;与班级成员和特殊学生群体建立专门帮扶关系,切实做好教育引导和服务支持工作,使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建设基层战斗堡垒。高校应努力壮大党建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组织应实行“老带新”制度,优秀党员干部应主动与青年党员结对,发挥自身带头作用,帮助年轻党员实现全面成长。同时高校党组织应积极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入党,壮大党建队伍,为高校党建育人服务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新进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年轻党员党性修养,引导年轻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育工作。

重视学生党员。高校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实践融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学生党员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育人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指导和业务指导,重点针对学生党员开展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出一批思想进步、品质卓越、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一方面引导学生党员积极收集和挖掘生活学习中的典型事例,向教师沟通报备特殊人群的特殊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发挥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提升高校教育亲和力;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督促和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加强思政教育,积极传播正能量,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

(常丽,作者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