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六举措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抓党建促脱贫)

呼和浩特新闻网8月27日讯 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刘沙沙)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新城区突出党建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确保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压实主体责任,筑牢攻坚堡垒。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对已脱贫但仍享受政策的142户303人进行了全部再次走访。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区委专门听取了汇报,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了点评,明确了15个进一步整改事项。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2020年专项考核,分门别类设置了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4月底已完成第一轮次的全面综合评价。

坚持紧抓“关键少数”,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着眼于明年村“两委”换届,对24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状况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深度调研,初步掌握后备干部79名,为全面实现“一肩挑”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认真落实村“两委”成员联审工作要求,完善了联审机制,3月9日,已完成第一轮325人的资格联审,经审查未发现不符合任职资格人员。

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攻坚战斗力。一是开展了相对后进村级党组织整顿提升“回头看”,重点围绕“四个一”机制(处级领导联村,镇班子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区级机关部门结对)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摸排。目前没有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将每年村级组织8万元运转经费、每名农村党员300元活动经费及村干部基本报酬等经费685万元,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有钱办事”。三是督促指导各村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度目标措施。其中,面铺窑、野马图等9个村确定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通过种植红辣椒、雪菊皇菊、元宝枫等经济作物,承包种植蔬菜大棚等措施发展村集体经济;乌兰不浪、三卜树等13个村利用出租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沙梁、塔利2个村通过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企业提高收入。在2019年2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底5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

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履职能力。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将脱贫攻坚作为各类培训必修课程,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计划,确保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政策。二是全面开展培训。努力克服疫情影响,4月举办了2020年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培训以实时直播加互动连线方式,设立4个分会场,对全区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相关干部368人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政策解读、经验交流、答疑解惑。培训期间组织全区第一书记、部分包扶干部、镇村两级干部到托县、清水河县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培训会上,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中央专项巡视指出问题和自治区成效考核发现问题进行了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压实了工作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在实处,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好第一书记管理,强化履职尽责。一是严格落实《第一书记五项管理制度》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督导检查,及时了解任务落实、工作记载等情况,发现问题进行谈话提醒。二是对因派出单位机构改革、个人身体等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3名(哈拉沁、水泉、水磨)第一书记及时进行了调整,并继续运用钉钉软件加强监督管理。三是组织召开了第一书记年度履职汇报会,对第一书记现实表现、工作成效和群众评价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测评,最终确定优秀等次6人、称职18人。四是将每月750元工作补贴、每年1.5万元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派出单位为第一书记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近期将协调为24名第一书记进行健康体检。

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党建工作督查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以“六问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查,由区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带队,分8个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各村,对全区24个行政村进行地毯式督查走访。每个村随机抽取2-3户脱贫户,通过实地问和看、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三支队伍入户走访、政策落实等情况以及贫困户对帮扶工作和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二是积极开展集中踏查暗访工作,分5组对第一书记、包扶干部、镇村党组织书记思想认识、政策掌握、工作落实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现完成了第一轮次集中排查,并将督查发现的情况掌握不全、与脱贫户交流不到位等具体问题,向镇街道进行了反馈,要求相关村和责任人及时整改。对2名情况掌握不到位的第一书记进行了提醒谈话。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