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探索构建“1334N”城市基层“融合党建”工作机制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青州市:探索构建“1334N”城市基层“融合党建”工作机制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今年以来,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坚持以党建统领为核心,以构建“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企业”三支队伍为支撑,突出重点服务“一老一小一特”三类群体,创新探索“空间共享、多方联动、协商议事、情感联结”四项机制,聚焦群众需求“小切口”,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全面建设社区“幸福家园”。

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在城市社区治理贯通扎根

一是强化基层治理领导力量。街道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双组长”,统筹整合各方力量破解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同时选派优秀年轻骨干力量担任社区书记,为城市基层治理强基赋能。

二是优化基层网格协调运行。严密组织体系设置,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科学划分198个城市精治网格,设置楼栋党小组2182个,党组织根系越织越密、越扎越深,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三是巩固城市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聚焦“填补阵地空白、消除服务盲区”,调整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站)布局,高标准建设13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完成海岱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党群服务站实现网格全覆盖。设立“睦邻会客厅”“社区培训室”“城市书房”等,打造集党员教育、文化活动、便民服务、科普体验、阅读观影、自由活动空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构建起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社区党群服务“微阵地”。

多元力量共建共治,推动全域队伍联动在城市社区治理相融共促

一是配强社区网格员工作力量。将公开招录的120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充实到社区担任网格员,完善“网格发现、我有所行、条块联动、协同纾难”治理工作机制,推动实现“群众呼叫、党员响应、网格帮办”,联动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截至目前已先后受理解答群众诉求2568件。探索“党校 高校”培训模式,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成立校地联合党校,创新“理论课堂 现场教学 城市治理”教学模式,打造“校地联动”党员培训基地,通过案例培训、头脑风暴、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提高网格员开展党建工作、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

二是壮大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星火先锋”点亮城市治理行动,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报到”相结合,组织380名在职党员成立15支“星火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居住小区主动认领服务职位,鼓励党员担任矛盾调解员、宣传信息员、巡查监督员、文明示范员等,开展“敲门行动”听取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373件。做实“党建引领 青力奉献”志愿服务项目,挖掘整合辖区3所高校资源优势,依托13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校地共同创新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三是抓实“红色物业”服务体系。建立“三方三联”工作机制,针对城市社区治理难题,聚焦物业管理这一民生“关键小事”,实施“红色物业”暖心工程,从小区层面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力量,设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议事会”两大监督机构,搭建小区治理“邻里夜话”微论坛、“半月谈”等议事平台,实现“组织联建、队伍联管、要事联商”,确保各方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筑牢红色堡垒。截至目前,已选派40名优秀网格员担任小区党建指导员,实现53家物业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累计解决充电飞线、环卫保洁等问题136件。

高效回应服务需求,推动关键群体保障为城市社区治理强基固本

关爱“一老”,推动“老有颐养”。把服务老年群体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关心关爱长效帮扶机制,定期入户探访,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身体状况,及时更新工作台账,提供文化助老、健康助老、生活助老等针对性服务。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业务窗口设置“帮办代办岗”,灵活“上门服务”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服务。目前,已开展“敲门行动”50余轮次,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350余次,累计服务60岁以上老人260余人次,累计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件。

呵护“一小”,推动“幼有善育”。按照“党建引领 社会参与”新模式,链接共建单位和爱心企业,与困境儿童结对,提供物质帮扶和心理关爱等多元服务。截至目前,共计124家共建单位和爱心企业,帮扶资金20万元,覆盖未成年人18人次。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模式,完善家长学校、“未成年人之家”和“一点晴”护眼驿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兴趣培养、法律宣传等“护苗”活动37次,开展手工制作、绘画课堂,口才课堂等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86次。

帮扶“一特”,推动“弱有所扶”。紧盯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严格落实工作流程和动态管理制度,不间断开展摸排走访,按时发放低保补助资金、特困供养资金、临时救助资金87万元,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积极推动结对关爱行动,实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困难人员“一对一”结对,全部发放帮扶政策“暖心包”,悬挂“帮扶之窗”,确保“找得到人、敲得开门、交得上心”,累计开展走访慰问、交流互动320余次,解决困难问题121件。

资源下沉服务共享,推动机制体制创新为城市社区治理赋能增效

一是健全空间共享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开放、共享、集约”的空间理念,对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将为居民办事的办公楼,打造成居民家门口的“共享空间”,为全龄居民提供所需、可及、功能复合的高品质生活馆。在泰华商圈、红庙社区设置“鸢都轻骑兵驿站”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3处,联合物业门岗开设50处快递外卖小哥服务驿站,海岱苑社区党代表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书画室、心理咨询室、“青心调”工作室、科普馆、文体活动室等10个功能室均向居民免费开放,依托各功能室阵地,社区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抖音培训、电商直播、护肤教学等各类特色服务,满足居民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健全多方联动机制。抓实“兼职委员”制度,择优吸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负责人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找准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以城市社区党委为“中心”,网格党支部为“支点”,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500余名党员与社区实现精准报到对接,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志愿者服务站在社区的积极作用,依托“星火先锋”志愿服务行动,发动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建立志愿服务线上微信群,每月定期发布志愿服务计划。目前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0余支,发布志愿服务计划500余次,累计领办志愿服务项目1200余件,社区治理成效明显。

三是健全协商议事机制。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各个环节,创新推行“居民提事—网格听事—社区议事—民主定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民主协商“六事工作法”,能办理的事项即时办理,无法解决的由社区党组织召开听证会,酝酿表决、形成“契约”、公示办理,并组织群众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常态化组织“街坊议事会”,通过拉呱、聊天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需求,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依据群众反映科学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将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健全情感联结机制。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培育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如社区睦邻议事厅、社区党群联系议事站、社区纠纷调解服务组织等,建立“社区党组织 居民自治组织 居民”的“情感联结”运作机制,让失范、失序的“陌生人”混合社区回归“熟人”的共同体社区,坚持以“情”字托底,带着情感工作,优化为民服务的“钥匙”,用心贴心的“软治理”打开“民心锁”,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促成社区治理集体行动的有效生成,从而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如龙苑小区物业党支部以“近邻情深”理念为指引,以“同心圆”治理为模式,引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每月7日开展“固定说事日”活动,月均发布公告2次,邀请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和党员业主、热心居民代表等说事议事,征集群众所想所盼事项30余条。

下一步,云门山街道将持续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挥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加快构建“1334N”城市基层“融合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通讯员:徐媛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出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