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强化“四个体系”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持续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协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狠抓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着力健全乡村组织体系

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整体合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一是深化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制定“五有三统一”(有便民服务站、有党群活动室、有村“两委”会议室、有群团等配套组织工作室、有文化活动室,统一悬挂国旗、统一悬挂牌匾、统一设置公开栏)标准;实行新建20万元、维修改造5万元、规范化建设3万元奖补方式,按照“每年三分之一,三年完成”要求,对全县10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推进活动开展常态化,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专家导学、微信助学、挂点辅学、督导督学、典型促学、考试验学“六学”机制;推进制度落实规范化,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年”活动,深化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推进支部管理智慧化,打造“大余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在线精准管理。二是推动乡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在每个村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民情理事会),依规依职从事民事活动。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推动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党员通过规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组织等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加强党组织对村级工作的领导。

着力培育骨干力量体系

坚持推动乡镇工作力量下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现培养和吸引农村优秀人才。一是选优育强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建立村党支部“后备书记”制度,将“后备书记”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安排“后备书记”到一线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换届选举时推荐参选村支书,着力解决村支书“换届时人难选”“岗位空缺时选人难”问题。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分类管理、四定两监督、双述双评等制度,对不胜任、不尽职、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无所作为的及时调整。二是推进村干部队伍“三提升”。制定《关于加强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将村(社区)干部报酬结构调整为“基本报酬 绩效考核 廉政奖励”三部分,人均每月增加1000元报酬,推动村(社区)干部履职动力、履职能力、履职绩效“三提升”。建立顺向培养农村干部机制,畅通“致富能手—党员—两小组长—村干部(见习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干部—科级领导干部”的培养链条。三是精准管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结合精准脱贫工作,每村选派一名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建立第一书记“日微信签到、月小结、季回头看、半年考核、年底述职、定期培训、常态化督查巡察”制度,县财政落实不少于1万元工作经费、300元/月岗位津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报销下乡差旅费,要求其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每季度累计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50天,确保下得去、待得住、有激情、干得好。四是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发展党员视野,注重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村医村教、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发展为农村党员。探索实施《入党积极分子积分管理办法》,建立“日常积分管理,期末党群评议”管理模式。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党员情景教育,打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长岭会议旧址、池江陈毅旧居等16个情景教育基地。五是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着重建设好四支小分队,即基层农业干部队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科技智库专家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创新创业。

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自治为本。依托“一约四会”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更好实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自我分享。二是法治为纲。实施政法干警挂点联系村(社区)工作制度,实现扫黑除恶线索摸排全覆盖。推进法治向基层延伸,乡镇成立信访访前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每村(社区)配备1名法律顾问,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大大降低了信访率。创新非警情报警处置分流机制,依托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和110报警平台,高效分流、快速处置非警情报警事项。三是德治为范。坚持以善治为目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道德讲堂,开展“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活动,设立耻辱榜、进步榜、光荣榜,有效弘扬先进、鞭策后进、激励上进。深入挖掘理学文化、阳明文化、牡丹亭文化、驿道文化、钨都文化等文化,打造了中国牡丹亭文化园、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等13个投资亿元以上文化大项目,让优秀文化温润人心。创新发展“时间银行”社会服务模式,把人们富余的时间这个社会必要劳动实践资源,实现有效利用、循环利用。

着力强化运行保障体系

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向乡村倾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强力保障。一是建强乡村组织作用发挥平台载体。健全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体系,除“五有”之外,还实现“一村一文化活动室、电商网点、卫生室”全覆盖,统筹2000余万元对全县119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高标准打造了“智慧余西”“印象建桂”等一批示范社区。二是提高乡村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在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基础上,重点实施“1648”路径(即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出台6项政策: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60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给予优势项目100万元以内贷款三年的贷款贴息、优先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村集体发展产业享受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返还部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免除工程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发展4种类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劳务服务型、自主经营型;实施实行8种模式: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盘活资源、光伏发电、合作服务、乡村旅游、招商兴企、异地置业)壮大集体经济,奖补4320万元为全县所有村(社区)安装50KW以上光伏电站,全面消除了无集体经济“空壳村(社区)”。三是建立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激励关爱机制。结合精准脱贫,分类制定乡村组织振兴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定期开展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公开选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作者系大余县委书记 曹爱珍)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