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精简村两委工作和牌子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定?(村两委经济建设)
中央很多政策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在农村,也就是要为村民群众谋福利,基层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也在农村,但是很多地方的党政机关总是喜欢把工作责任和压力都推给最基层,个别地方的村两委干部都被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中央也出台了专门的规定,为农村基层减负,特别是强调县委县政府和乡镇政府,不得随意给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增加工作机制和加挂工作牌子。
有些村干部形象地说:“以前村里最缺的就是‘墙’,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要牌匾上墙、制度上墙,村委会门口挂的牌子密密麻麻,制度展板到处都是,花钱不少、浪费得很!”
现在中央从以下这三个方面精减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从而为农村,特别是村两委干部减负。
- 从严控制党政群机构设立村级工作机制,包括各类分支机构和中心、站、所等。
首先是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未经省级党委和政府同意,党政群机构不得新设村级工作机制,不得要求专人专岗。也就是说设立村级工作机制,成立专班,必须报省委省政府同意,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不能要求村里成立工作机制。
其次是可以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基层群团组织承担相应职责的,原则上不得在村级设立专门工作机制或者要求专人专岗,承担相应职责的必要工作条件由县级党委和政府统筹予以保障。
例如有些工作本来就是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的份内的工作,可是镇党委镇政府又要求村里成立专班,安排专人负责,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还浪费人力物力。
最后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设立村级工作机制、专人专岗的,相应的党政群机构应协调提供人员、经费等必要工作条件,不得将保障责任转嫁给村级组织。
也就是说,国家要求设立村级工作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的工作,那么县里和镇里要拨出专项经费,落实人员到位,而不是让村里自行解决,毕竟村里财力有限,那样会加重村里的负担。
- 整合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办公场所。
首先是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原则上全部在综合服务设施中办公。这也是规范办公场所,一是方便村民办事,二是提高村里的办事效率。
其次是以村民群众为对象、村级组织能够承接的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全部在综合服务设施中提供,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这一点也是学习政府的“一站式”办事大厅的模式,整合了资源,方便了村民。
最后是以县(市、区、旗)为单位推进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综合性服务团队或设置综合性服务岗位,统一纳入村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做到一站多能、一岗多责。这是要求县里加大对村里办公设施的投入,其实我们现在到村里的话,都能看到村委会等办公场所,都是漂亮的小楼。
- 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
首先是省级党委和政府统一规定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数量、名称和式样,党政群机构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对口挂牌。也就是说,村里挂什么牌,能挂几个牌,都是由省委省委省政府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党政机关不得随意提出要求,工作只要有组织和人员负责就可以,不能要求村里必须与县里或镇上看齐,成立名字一样的机构,毕竟村里没有专门编制的人员,也不是一级政府。
其次是一般应在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显著位置悬挂六个牌子:
村党组织、
村民委员会、
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务监督委员会标牌、
村党群服务中心、
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
所以,我们到农村去的时候,一般只会看到这些牌子,如果还有其他的牌子,多数属于违规挂牌了。
再者是村级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内部悬挂的标牌,一般在内部显著位置悬挂村级综合服务机构标牌,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置集合式服务功能指引标牌,在各功能区域入口悬挂简明标牌。现在村里的各类标牌制作都很规范和精美了,毕竟经费也不少了。
最后是依托村务公开栏张贴并定期更新有关信息,采取集中展陈形式展示村级组织获得的各类表彰奖励和创建成果。每个村都会设置村务公开栏,但最关键的是公开的内容是否齐全和详细,是否可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结束语: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工作,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我们更重视三农(也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了,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20年以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三农”文件,2023年1号文件也刚刚印发,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作为弱势群体,国家出台规定,精简村两委工作和牌子,其实就是为农村减负,科学治理农村,促进农村发展。
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系“党务小课堂”精心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